濟南市始終把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作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聚焦國家政策導向及現狀與問題,推行了一系列家庭教育“首創”措施,通過實質性的“聯責任、聯資源、聯空間”,構建了市級統籌、覆蓋城鄉的人力、財力、物力協調發展的制度體系及機制體系,打造泉城學子“學習生活圈”。
一、主要做法
(一)頂層設計、系統架構,強化互聯創生的協同共建。濟南市將家校社協同育人定位于發揮學校的引領作用、家庭的基礎作用、社區的平臺作用,在全市范圍內推進“泉家共成長”系統工程,組建包含科研人員、教育管理人員和中小學教師的專業開發團隊,用好網絡、社區、有關部門、駐地高校等優質教育資源,建設專門服務平臺,創新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模式。
(二)制度先行、示范引領,完善科學導向的政策聯動。市教育局聯合以山東師范大學為主的駐濟高校專家,合力完成了《濟南市中小學(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名義聯合在全國率先出臺文件,《綱要》是濟南市實效連接部門資源、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重要探索創新。為讓《綱要》從實踐者的角度落地提效,濟南市組織高校教師、社會資源,聯合編制了“濟南市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建設與管理標準”,以市政府“教育強化民生改善保障”重點項目為抓手,按“標準”建成1000所家長學校,遴選“百所家長學校示范校”,并投入市本級資金500萬進行專項培育。
(三)平臺支撐、整體推進,推進專業支持的資源共享。建設并用好“泉家共成長”家庭教育掌上服務平臺、《泉城家庭教育報》融媒體平臺和濟南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三個平臺”,向家長提供多主題、廣覆蓋、情境化微課程。搭建支持閱讀資源平臺,全市44家“泉城書房”特別推出“夜度空間”服務,每日提供長達15小時的陪伴,市圖書館提供近500TB容量的免費數字資源庫,在云端打造“泉民悅讀”數字小程序,提供近20萬種整版電子圖書。用好社會科教資源,全國10家科普教育基地、40家省級基地、108家市級基地發揮“教聯體”作用,廣泛開展中小學生科普活動。研發濟南市中小學生研學地圖,整合100個研學點位,囊括21家省級研學基地和“行走黃河 品鑒濟南”5條研學線路優質資源,為全市中小學研學實踐提供支持。
(四)點面結合、力求實效,提升育人品牌的多維互聯。強化市級統籌、區縣推進、家校聯動的公益化資源供給,推進全市形成“重點突出、各具特色、點面結合、整體推進”的協同育人工作格局。市中區23個部門、17個街道辦事處與中小學幼兒園實現深度協同,擴大學生“成長圈”,選評100位全環境立德樹人“教育合伙人”,推進“宜家十三策”,擦亮“教育·家”大講堂家校共育品牌。天橋區聯動宣傳、司法、關工委、社區等部門,打造“一圈一環一鏈”家校共育生態圈。槐蔭區正在打造“家住槐蔭 育見成長”教聯體,成立十個青少年全面發展專門委員會,有效整合轄區特色教育資源,家庭教育講師、指導師1500余人巡回走進街道社區;高新區全環境立德樹人“三引導”行動,在全區各學段和社會各領域全面推進,教育文體部開發了5大類共10門精品假期課程,建設“繁星計劃”31個校內研學基地,聯合11個部門向學校和社區推送17類課程資源;開發4類社會資源庫,包括“亮星計劃”122個校外研學基地、8609人的志愿者隊伍、216處社區活動場所和210門社區公益課程,開展“伙伴+”學生成長共同體活動,建設7882個線下學生成長共同體,4.6萬余名學生受益,破解假期看護難題。其他各區、各校全面開展多樣化探索,亮點頻現。
二、主要創新點
(一)理念新
濟南市把家庭系統理論創新融入實踐,首創“泉家共成長”家庭教育工程品牌,倡樹“共建、共識、共享、共育”的理念,以學校教育為主導,統籌社會資源,做好過程性效果監測,不斷提升指導服務精準化。
(二)路徑優
始終堅持最大程度的聯部門、最大限度的聯資源,濟南市在全國首創區域家庭教育指導綱要,全省率先出臺《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建設與管理標準》,系統開發了三個專業平臺,促進國家智慧教育讀書平臺、“泉民悅讀”公益數字閱讀平臺等各級各類育人平臺廣泛應用,保障“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專業化服務落到千家萬戶。
(三)機制活
堅持“整體有引領,重點有路徑”的家校共育思路,系統構建了運行靈活、覆蓋城鄉、多元參與的協同育人體系。一是區域層面,建立“主導+調控”新型服務保障機制。運用主管部門行政引領和資源聚合優勢,市區財政共投入3020余萬元,完善統籌聯動協同推進機制,全市城鄉中小學家長學校建設和學校家委會建設實現了全覆蓋,全面開展協同育人“教聯體”探索實踐。二是學校層面,構建“質量+特色”新型家校互動機制。通過課程建設、資源聚合、多元互動等途徑,提高協同育人質量。10個“家校共育成長未來”榜樣,130所百佳家委會、230所家長學校示范校、千所標準化家長學校發揮牽頭聯動作用,形成多樣化實踐樣態。三是家庭層面,建立“悅納+成長”的新型親子關系促進機制。通過多樣化體驗性實踐改進,實現“讓父母更像父母、家庭更像家庭,讓家庭教育回歸美好生活”。
三、效益呈現
“泉家共成長”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促進全市教育質量持續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多次在全省家庭教育大會上作典型發言;“泉家共成長”品牌被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國家級、省級媒體報道230余次。山東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專文在全省推廣,2022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做出批示。在2024年度全省“雙減”成效問卷調查中,濟南市在全部22項指標中,16項位居全省第一,展現了育人成效。
在良好的教育生態中,青少年的成長狀態也得到世界權威機構的高度認可。2022年到2024年,濟南作為OECD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全球測評的唯一中國代表,172所學校的近萬名學生、教師和校長參與測評。與全球十六個城市或國家相比,中國濟南學生表現亮眼,在測評中有多項能力居全球首位。濟南10歲組學生,在任務能力、協作能力、交往能力等維度上居于全球首位,在情緒調節、開放能力維度上居于全球前列;15歲組學生在任務能力維度上名列前茅,在協作能力上居于前列,特別是同學關系居于全球首位。
來源|濟南市教育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