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大冶馮家山春意盎然。山腳下,湖北馮家山硅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馮家山硅纖”)的生產車間內,一批高端硅灰石纖維正在被打包,即將奔赴海外。“今年的生產訂單都已經排滿了,其中80%是出口。”該公司董事長王德強向《中國高新區》記者說。
取“大興爐冶”之意的大冶,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目前已在大冶探明的金、銀、銅、鐵、硅灰石等礦產有60余種,其中,硅灰石儲量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大興爐冶,必與當地礦產有關。馮家山下這家不起眼的企業,憑借堅持不懈的科技攻關,在短短十幾年間,實現了從賣石頭原料到賣高附加值產品的轉變,并一躍成為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2024年,馮家山硅纖高端硅灰石纖維產量達到4000噸,銷售額突破8000萬元。2025年產量預計將達8000噸,產值突破1.3億元。
30倍的價差
所有的資源型城市,都面臨著“資源枯竭之后,發展向何處走”的課題。
2006年6月,一場“黃金湖會議”拉開了大冶轉型發展的序幕:集合大冶市所有科級及以上干部,閉門3天,輪流發言,各抒己見,展開一場“頭腦風暴”。
會議達成最終共識:寧可放慢發展速度,也不能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同時,會上發布了“關、停、并、轉”近1000家“五小”企業(小煤礦、小煉油、小水泥、小玻璃、小火電);停止審批礦企,封存一批礦井,引導100億元民間資本轉向等一系列舉措,以“壯士斷腕”般的決心實施“經濟轉型為重點,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年,“礦二代”王德強接手馮家山硅纖,出任董事長。
硅灰石是非金屬礦石中的一種,其礦物纖維是各種材料實現性能提升的“倍增器”。因具有耐磨性、熱穩定性、增強性以及特殊的針狀結構,成為工程塑料、橡塑、涂料等領域理想的優質功能材料。
王德強告訴記者,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國外公司耗資10萬美元對馮家山礦山實地勘測,結果顯示該地硅灰石品質上乘,但因鐵、銅及雜質含量過高,提純難度大。
馮家山硅纖成立于2003年,成立初期幾年,主要收入是出售原礦石,每噸原礦石售價僅三百元。因提純的核心技術長期被外國公司壟斷,國內企業不得不再花高價進口硅纖產品。
“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帶領企業走向轉型發展的道路。”履新后的王德強把技術研發放在首位。2009年,為了尋找最適合硅灰石的提取設備和工藝,他帶領團隊開始了8年設備選型之路,足跡從國內到俄羅斯、烏克蘭、日本、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經過反復權衡與比較,最終選擇與德國一家設備廠商簽訂合作。2017年,馮家山硅纖建成國內第一條使用德國進口設備生產硅灰石纖維的自動化生產線。
經過10余年持之以恒的技術創新,馮家山硅纖已攻克硅灰石纖維的提純、粉體、表面改性等技術難題,具備生產超純、超細、超長纖維、高活性硅纖產品能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非金屬纖維的表面處理技術,解決了硅纖產品和下游產品這兩種不同屬性材料之間不相容的難題。其生產工藝還被寫進中國地質大學的教材中。
“傳統的硅灰石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價格僅為幾千元一噸,而經過技術創新后,我們的高端硅灰石纖維價格每噸可至1.3萬元以上。與幾百塊一噸的原石相比,漲幅超30倍。”王德強告訴記者。
從賣原料到賣產品
2014年,德國柏林,在得知王德強為了尋找最適配的生產設備,已帶領團隊在國外“漂泊”數年,現場的德國廠商向王德強投來敬佩的目光,“沒想到一個企業的董事長會如此鉆研技術,如此有毅力,這個中國老板太狠了!”
“當時為了找到真正合適的設備,我們把物料整噸空運到國外做試驗,經常是在一個國家一待就是好幾個月。”王德強告訴記者,過程中不少企業被其鍥而不舍、迎難而上的精神所打動,主動參與分析總結,介紹與之匹配的企業合作。
早在企業成立初期,馮家山硅纖就與中國科學院工程塑料研究院中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國家納米材料中心、國家非金屬礦物綜合利用中心、長沙有色設計院等合作,搭建工藝研發平臺,并邀請國外行業專家技術指導。當年,由于沒有采購生產設備的意識,產品一直在低端階段運行。
如今,馮家山硅纖的新產品——高端硅灰石纖維,產品粒度可達6000目的國際頂尖水平。
“目”是衡量粉末粒子粒徑大小的計量單位,以家用產品為例,普通面粉是200目,更為細膩的淀粉是300目。肉眼來看,高端硅灰石纖維僅是普普通通的白色粉末,但在顯微鏡下放大40倍后,形態細長,根根分明。該產品被應用于工程塑料、橡膠、油漆和涂料等行業后,能大幅提高成品強度等指標。
為了提升“馮家山硅纖”產品質量,王德強帶領團隊尋求完善高端精深加工產業鏈,提高企業產品附加值,進行產業鏈延伸。記者了解到,硅纖產品可以根據不同的終端用途決定生產加工的規格。除了工程建材領域,還可以在手機、筆記本、汽車塑料部件等領域廣泛應用,有了它的添加,筆電外殼更柔韌,電纜外皮可阻燃。在航空航天等未來新材料領域,也有用武之地。
在王德強鍥而不舍的努力下,馮家山硅纖先后獲評湖北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湖北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后備金種子企業等榮譽稱號。該公司目前80%產品出口海外,包括韓國LG、樂天,日本三井化學、杜邦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這些企業都有嚴格的‘考核期’,以我們與韓國LG的合作為例,當時經過郵寄小樣、中樣、大樣、驗廠等環節,歷時3年,才對公司有了最終認可,拿到了長期訂單。”王德強說。
近幾年,黃石大冶湖高新區依托馮家山硅纖、迪峰換熱器、東貝電機等龍頭企業,推進換熱裝備、智能變頻電機等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升級。目前,黃石大冶湖高新區省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達到28家,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企業達到12家。
物盡其用的無人車間
馮家山腳下,占地20余畝的生產廠區被設計成白墻藍頂,每棟建筑之間用廊道串聯。
記者走進面積約1萬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卻看不到工作人員的身影。硅灰石原礦石進入生產線后,從提純、氣流粉碎、分級、封裝、打包等環節,全程自動化操作。
“我們的整個生產過程,只需2名工作人員在總控室進行遠程操控。”在總控室大屏幕前,生產線一覽無余。王德強介紹,生產線上安裝有高清攝像頭和溫控感應設備,數據實時傳輸,顯示在大屏幕上。“這是光選機,它利用高速相機對每一顆待選物料進行視頻識別,利用高壓氣體槍對硅灰石中的雜質進行剔除。那邊的磁選機則利用2萬高斯強磁體將硅灰石中的弱磁性雜質帶出,確保最終產品的高純度。這兩種機器均采用物理選礦方法,對環境友好無污染。” 看著眼前的生產車間,王德強很是自豪,這是該公司與德國廠商合作,按照工業4.0標準設計,耗時6年量身定制,甚至精細到每一顆螺絲釘。在這條綠色生產線上,每一塊硅灰石都會被物盡其用,就連最后的礦渣都被利用起來生產剎車建材等。
父輩用礦燈照亮地下世界,如今用科技創新點亮產業版圖。在黃石大冶湖高新區,馮家山硅纖是眾多轉型發展企業的縮影。瞄準高端化、集群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方向,黃石大冶湖高新區聚焦轉型升級強鏈、科技創新暢鏈、綠色數字賦鏈,持續強化產業創新,激發區域發展內生動力。
“雖然身處礦山腳下,但我們的目標一直是‘做民族企業,創世界品牌’,通過研發生產出全球最好的硅纖產品,助力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對于未來的發展,王德強已有明確的規劃:2025年,馮家山硅纖將搭建省級研發平臺,并完成三廠產能擴建的工藝設計;2026年,擴大產能,完成產品升級;2027年上半年,全自動化、智能化、綠色環保的新生產線投產,此生產線的建成將使馮家山硅纖成為此行業全球領跑者。
來源:中國高新區雜志
會議推薦
2025第十八屆中國非金屬礦科技與市場交流大會暨展覽會
5月23-25日 |湖北 宜昌
01.
會議亮點
本次大會同期召開5大論壇,內容涵蓋石英及石英材料、黏土礦物及礦物材料、碳酸鈣、滑石、硅灰石等粉體材料。此次新增化工礦產及石墨論壇,將螢石、磷礦、重晶石、石墨等礦種列入研討范圍,內容更加豐富!
1
石英及石英材料論壇
2
黏土礦物及礦物材料論壇
3
功能粉體生產與應用論壇
4
化工礦產高效開發利用論壇
5
石墨產業技術創新發展論壇
02.
展覽會
本次展覽設計展位60+,展覽規模擴大,展覽范圍涵蓋磨礦、磁選、色選、篩分、分級、粉體改性、檢測等裝備及各類非金屬礦粉體。
03.
會議介紹
中國非金屬礦科技與市場交流大會始于2005年,現已走過了十七年的輝煌歷程,見證了我國非金屬礦行業的進步與發展。現已發展成為非金屬礦行業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的品牌會議。近年來會議規模達600+,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科研機構、專家學者,以及企業代表的積極參與。
歷屆會議
添加小編微信(請備注公司姓名)
加入石英、黏土、碳酸鈣、非金屬礦等行業交流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