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如潮水逆流 唯獨心聲不息
文 | June
在這個以成績論英雄的時代,許多人似乎默認了成長只有通過考試升學這一條路。但現(xiàn)實中,無數(shù)鮮活的事例表明,人生充滿無限可能,成長的道路更是四通八達。
最近,一則令人熱議的新聞走進大眾視野。一位小伙的父母經(jīng)營工廠失敗,背負了高達2000萬的巨額債務。但他憑借扎實的書法功底,另辟蹊徑,開辦書法培訓班。憑借出色的教學成果,培訓班越辦越紅火,不僅幫父母還清了債務,還實現(xiàn)了自我價值,生動詮釋了“書法也能當飯吃”的可能性。
這則新聞啟示我們,只要對某件事懷有熱愛,并將其打造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能在這個領域發(fā)光發(fā)熱。然而,當下不少家長依舊將全部心血傾注在孩子的學科教育上,僅僅把課外興趣當作消遣,甚至常常犧牲孩子的課余時間去參加學科補習,盲目地卷入教育內(nèi)卷的浪潮。
這樣的做法并非完全錯誤,畢竟學業(yè)成績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確實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我們不妨轉換一下視角,以更全面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培養(yǎng)。
丁俊暉,這位斯諾克界的傳奇人物,自幼便放棄了常規(guī)的學校教育。在父親的引導下,他全身心投入到臺球訓練中,頻繁參加各類比賽。憑借不懈的努力,丁俊暉成功登上世界舞臺,成為家喻戶曉的體育明星,過上了優(yōu)渥的生活。全紅嬋,憑借極高的跳水天賦,在體校接受專業(yè)訓練,最終站在了奧運會的最高領獎臺上,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這些成功案例都有一個共同點:孩子在某方面擁有濃厚的興趣和卓越的天賦,家長順勢引導,為孩子開辟了一條獨特的成長道路。當孩子對讀書缺乏熱情,考試成績不盡如人意時,家長不應一味逼迫。這樣不僅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還可能適得其反,磨滅孩子的積極性。
家長不妨多觀察孩子的日常表現(xiàn),挖掘他們的興趣點與閃光點。也許有的孩子熱愛繪畫,對色彩有著獨特的感知力;有的孩子癡迷編程,展現(xiàn)出超乎常人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的孩子擅長運動,在賽場上活力四射。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這些特質(zhì),就可以適度引導,為孩子提供更多的發(fā)展機會。
成長的道路千萬條,不應被單一的標準所束縛。當我們跳出傳統(tǒng)觀念的局限,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發(fā)展路徑時,說不定他們就能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新天地 。
■ 策劃|多傳 講好品牌的故事
■ 編輯排版|Bettie
■ 圖片|來自AI作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