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民航已是淡季。
那么3月中旬最新一周我國機場旅客吞吐量情況又是怎么樣的了?
根據第11周(3.10 - 3.16)我國最繁忙的80座機場旅客吞吐量情況,翼哥進行分析如下:
注:該數據為測算數據,最終數據以各機場、管理局公布的數據為準。
一、各檔次分布
1.第一檔(>100萬人次):4個
浦東(148.9萬)、廣州(147.3萬)、深圳(124.2萬)、首都(122.5萬)
頭部效應顯著。
浦東與廣州差距僅1.6萬,競爭激烈;二者均超過140萬人次,遠超其他機場。
深圳與首都機場差距1.7萬,增速分別為9.9%和2.3%,深圳已超越首都機場,第三強之爭愈加激烈。
天府機場作為新機場,吞吐量也已突破90萬人次,增長潛力大,有望晉升到周百萬級當中。
2.第二檔(50-100萬人次):13個
天府、虹橋、重慶、大興、昆明、杭州、西安、雙流、武漢、海口、南京、廈門、長沙等13座機場。
這一檔中,重慶與西安、南京與廈門等機場的旅客吞吐量較為接近,競爭較為激烈。
其中,天府、重慶、大興、昆明等機場的吞吐量接近100萬人次,與第一檔的后兩名差距逐漸縮小;
而海口、南京、廈門等機場的吞吐量在50萬~60萬人次之間,與前面的機場差距相對較大。
競爭焦點:
杭州(90.0萬)與昆明(90.4萬)相差僅0.4萬,昆明增速0.1%遠低于杭州的1.1%,杭州可能反超。
重慶(93.8萬)與大興(91.7萬)差距2.1萬,重慶增速5.1%略低于大興的8.9%,競爭膠著。
長沙(50.5萬)接近第三檔下限,需警惕降檔風險。
3. 第三檔(10-50萬人次):29個
三亞、鄭州、烏魯木齊、沈陽、青島、哈爾濱、貴陽、天津、濟南、大連、寧波、長春、福州、蘭州、太原、珠海、合肥、南寧、無錫、溫州、呼和浩特、南昌、石家莊、揭陽、西雙版納、泉州、銀川、麗江、煙臺等29座機場。
三亞(49.2萬)至銀川(13.8萬)
關鍵競爭:
鄭州(49.0萬)與三亞(49.2萬)差距僅0.2萬,鄭州增速3.6%優于三亞的8.0%,未來可能互換位置。
海口(54.5萬)與南京(54.5萬)并列,但增速分別為-4.8%和4.3%,尤其是冬天過去,海口避寒游高峰過去,南京有望拉開差距。
烏魯木齊(44.8萬)與沈陽(42.5萬)差距2.3萬,沈陽增速4.3%更快,追趕潛力大。
揭陽和西雙版納機場,旅客吞吐量增長迅速,雙方僅差3千人次。
4. 第四檔(<10萬人次):34個
包括桂林、拉薩、西寧、常州等34座機場。
這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相對較少,但其中部分機場如桂林、拉薩等具有獨特的地理和旅游資源優勢,旅客吞吐量也有一定的增長潛力。
二、競爭激烈區域
1.頭部爭奪:
浦東(148.9萬)與廣州(147.3萬)差距僅1.6萬,浦東增速10.9%遠高于廣州的4.4%,預計浦東將進一步擴大優勢。
2.第二檔尾部:
長沙(50.5萬)接近第三檔,需關注其與三亞(49.2萬)的互動,三亞增速8.0%可能推動其重返第二檔。
3.高增長潛力:
西雙版納(18.5萬,+31.2%)、大理(6.8萬,+32.3%)、庫爾勒(5.6萬,+33.0%)等旅游城市增速超30%,通過旅游帶動當地經濟。
桂林(9.8萬,+43.1%)、喀什(7.6萬,+26.9%)受益于旅游復蘇,未來或躋身第三檔。
三、風險預警
關注負增長的機場。
這個周,部分機場出現負增長,值得關注。
南寧(-16.5%)、溫州(-6.8%)、長沙(-4.6%)、湛江(-8.1%)、臨沂(-9.6%)、威海(-8.6%)、赤峰(-5.5%)。
掃碼可獲以下數據EXCEL表格以及1996-2024年機場數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