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北京市順義區東風小學再次迎來香港沙田圍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來訪120余名師生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區教委辦公室相關項目負責人、東風小學師生代表參加此次活動。
漫步校園春意濃,學海揚帆沐惠風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香港沙田圍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師生漫步在東風小學美麗的校園里。紅領巾講解員們熱情地向來賓介紹“六個東風”即“紅色東風、智慧東風、平安東風、法治東風、律動東風、知行東風”等校園文化,讓師生們深刻感受到校園美景、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
攜手并肩同筑夢,歡顏共敘校情濃
京港兩地師生在莊嚴的升旗儀式中拉開序幕。伴隨著雄壯激昂的國歌聲,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師生們面向國旗行莊嚴的注目禮、隊禮,表達對偉大祖國的無限熱愛和崇高敬意。
東風小學教育集團黨總支書記、校長王闊致歡迎辭。王闊校長代表東風小學教育集團的全體師生,向遠道而來的朋友們表示最熱烈的歡迎!他從“以研促教,共探教育本真”“以課為橋,共繪成長藍圖”“以文化心,共筑精神紐帶”三個方面談兩校以“教研共研、課程共融、文化共賞”為紐帶共同書寫了一段段溫暖而富有意義的合作篇章。他希望通過今天的文化交流,進一步促進兩地學生相互了解,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教師發展上共同探索教育新路徑;讓每一位教師都能成為教育創新的追光者,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京港兩校情誼的傳承者。
東風拂面,情誼綿長。合唱團的同學們以一曲充滿青春氣息和力量感的《東風歡迎你》,唱響我們對香港師生們的熱烈歡迎!
清風拂柳億從前,明光初照意悠然。感懷節序催人事,事往情牽又一年。戲劇社團同學們用藝術重現《深海誓言——致敬黃旭華》的赤子丹心,帶兩地師生穿越時空,走進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的深海人生。黃旭華院士的愛國精神,是中華兒女的楷模,這份精神激勵京港兩校學生砥礪前行,涵養家國情懷。
千年絲路駝鈴遠,今朝京港共翩躚。同學們在舞蹈《絲綢之路》中,共繪“美美與共”的壯麗畫卷!同學們的精彩表演,增進兩地學生對文化之間的了解,促進各民族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文化交融的華章暫歇,而情誼的篇章永續。此刻,京港師生將以信物傳情,讓這份同心之禮跨越山海,見證永恒。禮輕情意重,千里送同心。東風小學與香港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互贈禮物。東風小學副校長吳楠、教師代表王擁軍老師共同向香港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贈送國畫作品《盛世花開》,祝愿兩校同心攜手,文化共融,以筆墨為橋,愿友誼如繁花常艷,共承中華文化之脈,同赴時代新程。香港沙田圍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陳副校長向東風小學贈送“感謝狀”、學校《文化傳承新一代、啟迪思維創未來》學習主題手冊和沙湖環保棋,希望兩地學子增強文化交融,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同上“京”彩課悠長,共賞文華滿堂芳
曾憲實老師帶領學生走進知行學堂,以詩詞會友。在詩詞體驗課堂上,曾老師帶領同學們開啟了奇妙的詩詞之旅,他們玩轉了詩詞飛花令,領略了名家名篇的風采。在東風小學云起詩社深入淺出的講解之后,兩地同學化身小詩人,他們發揮著奇妙的想象,蘊藉著豐富的感情,一篇篇佳作應運而生,將詩作謄寫在精美的書簽上,相互交換著最美好的友誼。
指尖纏金絲,心尖綴靛藍。何佳遙老師的非遺掐絲琺瑯工藝體驗課程從來不是單向的技藝傳遞,而是無數個“此刻”的掌心溫度,兩地學生在時光里織就的璀璨長卷——就像那些細如發絲的銅絲,單根易折,卻在千萬次纏繞中,成就了永不褪色的文明密碼。
王擁軍老師以筆墨為橋,引導兩地學生繪就京港文化交流新畫卷。在中華文化的長河中,水墨丹青不僅是藝術表達,更是民族精神的視覺符號。當京港兩校少年共同執筆浸潤于水墨世界,這場跨越地域的藝術體驗便超越了技法學習,成為文化認同的深度對話、情感共鳴的生動實踐,以及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創新探索。
在宋秋穎老師專業教室內,面團不再是簡單的材料,而是傳統文化與自然觀察的載體。宋老師用指尖的魔法,讓每一株面塑植物都成為活態傳承的主角,讓兩地師生感受到非遺面塑在當代課堂上的呼吸與生長。
京劇,這門集唱念做打、手眼身法于一體的“國粹”藝術,不僅是中華美學的集大成者,更承載著民族的歷史記憶與價值觀念。李澤斌老師帶領京港兩地少年共同踏入京劇的世界,從服飾妝容解讀到水袖翻飛,從戲文解讀到身段研習,這場沉浸式體驗便成為跨越地域的文化尋根、技藝對話與心靈共振,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織中筑牢共同的精神紐帶。
小木工教室里傳來陣陣木屑清香,京港兩校學生在王智教師的指導下,共同完成了學校吉祥物“東小智”的木雕創作。這場充滿創意與溫情的勞動實踐課,不僅讓傳統木工技藝煥發新生,更讓兩地青少年在協作中加深了解、締結友誼。
橫豎撇捺間,京港學子共書文化同心圓。朱春燕老師指導兩地少年共同執起毛筆,在團扇上揮毫落墨,從臨習經典碑帖到創作個性書作,這場跨越地域的筆墨對話,便成為文化根脈的深度溯源、技藝傳承的生動實踐,以及心靈相通的情感紐帶。
京港兩校學生在任玉伶老師的引導下,以一根繩子,溝通兩地情誼,在編織中國結過程中互相學習,增強了雙方的交流互通能力,小繩結手腦并用,左壓右挑,既是傳統手工藝的傳承,更是民族文化的滋養。
張金玲老師帶領兩校學生制作校園文創書燈,她指導學生圍繞書燈的結構、書燈的制作步驟兩方面進行深入體驗和探究。課上,首先讓孩子們充分體驗交流書頁的折疊方法,組織京港兩校學生通過分享折疊技巧,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折紙的魅力,發現折紙與數學之間的聯系;其次,將校園文化用書法、衍紙、繪畫等手法設計制作成書燈封面;最后,合作組裝成為一本具有校園文化特色的書燈,并作為禮物贈送給對方。
陳建老師為京港兩校學生共同上了一節“重走西游取經路,解碼經典與文化之旅”的整本書閱讀課。孩子們在陳老師的帶領下解碼西游記中的數字文化,做西游立體書,表演經典情節,闖關取得通關文牒,兩地孩子們在潤物細無聲中感受中國古典名著的博大精深。
東風小學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促進京港兩地學校互訪交流活動,以“廣泛交往拓維度、全面交流聚智慧、深度交融促共生”為愿景,以“共研、共學、共創”為紐帶,讓教師教研成為思想共振的引擎,讓課程共建成為文化互鑒的橋梁,讓師生交流成為心靈相通的紐帶。
責任編輯:任芯儀(EN06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