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公布了2024年度(第十二批)Eco-schools(國際生態學校)綠旗榮譽名單,位于浦江鎮的上海世外教育附屬浦江外國語學校(下稱:世外浦江)成功上榜。這所建校僅四年的年輕學校,通過“珍惜紙上每片空白,描繪綠色低碳未來”主題行動,用一系列創新舉措解決了校園內的環境問題,將生態理念深深植入校園文化,打造出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教育模式。
走進世外浦江的校園,隨處可見學生自主設計的環保標識和創意作品。以學生自治社團為主體的生態教育委員會是這里最活躍的團體,他們不僅參與校園生態決策,更主導實施各項環保行動。在過去幾年里,委員會成員們以“光盤行動”“限塑令”“節電”等主題開展了多次活動,在家校社獲得了高度評價。
特別是在針對校園內紙張浪費問題上,每周五中午,委員會的同學在各個班級收集草稿紙回收筐,統計紙張使用率。數據經過分析后,在校園“低碳積分榜”上公示,成為激勵各班踐行環保理念的重要指標。低碳積分還可以作為校園貨幣“芬雅幣”用于“低碳愛心義賣”等校園活動。
通過細致的問卷調查和實地觀察,委員會成員們發現校園紙張浪費主要集中在三個環節:學生隨意丟棄單面使用的草稿紙、教師辦公打印余量過多、日常用紙分類不清。針對這些問題,他們沒有停留在簡單的倡導層面,而是設計了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最具創意的是“廢紙重生計劃”。學生們將收集來的廢紙進行分類處理:完全空白的紙張重新裝訂成草稿本,部分使用過的制成手工藝品,確實無法再利用的統一回收。在科技藝術節、低碳愛心義賣等活動中,這些由廢紙制作的工藝品成了最受歡迎的物品,學生用芬雅幣購買再生工藝品,回收的芬雅幣又反哺到環保活動中,形成了良性循環。
學校科技總指導董藝蓓老師說:“現在同學們使用草稿紙時都會有意識地做好版面規劃雙面使用,草稿紙利用率約比原來提升了一倍。”教師們也在學生的帶動下改變著工作習慣。學校所有打印機默認設置成了雙面打印,每個辦公室都配備了廢紙回收箱。這些變化不僅節約了資源,更讓環保理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落地生根。
課程融合是該校生態教育的另一大亮點。語文課上,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文學作品中的環保主題,如森林砍伐對生態的影響,探討環境保護的倫理價值;數學課上,學生通過計算紙張消耗與碳排放的關系;科學課上,廢紙再生實驗讓抽象概念變得觸手可及。這種跨學科的教學方式,讓環保教育擺脫了說教色彩,成為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載體。
在校園外的浦江鎮社區,世外浦江的環保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學校積極協調家長資源和共建單位資源,利用公眾號、講座等形式向社區傳播低碳生活的知識與實踐方法,讓低碳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校家委會主任朱光英感嘆:“孩子把環保習慣帶回家后,我們全家的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改變。”
“獲評綠旗榮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世外浦江黨支部書記、副校長孫頌歡表示,“我們將繼續完善生態教育體系,讓每個孩子都成為綠色未來的建設者。”在這所充滿活力的學校里,環保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每個師生每天都在踐行的生活方式。
供稿:浦小江
記者:李芯怡
初審:林心怡
復審:范仲毅
終審:徐雷冰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布,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信息發布平臺,如您認為發布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