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特朗普親口透露,馬斯克即將離職。這句簡短的表態,卻在美國政壇掀起不小波瀾。作為特朗普重返白宮后最具爭議、也最具影響力的“執政伙伴”,馬斯克從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政府官員”,而是某種凌駕于制度之上的“科技附體者”。他既是顧問,又是操盤手,既是啦啦隊長,也是輿論引導者。而如今,特朗普選擇在公開場合“劇透”馬斯克將離職,意味著一個極具標志性的時期正在畫上句點。
根據多家權威媒體引述的白宮內部人士消息,馬斯克將很快卸下他在“政府效率部”的非正式職務,結束那段由特朗普力邀、繞開傳統體制安排的“特殊政府雇員”任期。盡管他未來仍可能保留顧問身份、偶爾現身白宮,但他“作為決策層成員的活躍角色”,基本宣告終止。
這不只是一場人事調整,更是一場權力重塑。一個月前,馬斯克仍風頭正盛。他不僅頻繁出現在白宮,還參與AI監管政策、能源戰略、國防采購等核心議題的起草過程,甚至一度被外界認為將成為“特朗普的數字副總統”。他和特朗普的互動密切、共識頻繁,甚至在對外政策與媒體操作中“唱雙簧”,在硅谷與保守派之間搭起溝通橋梁。
但短短幾周內,這種高度捆綁迅速降溫。消息人士直言,盡管特朗普對馬斯克“總體滿意”,但“雙方都認為是時候回歸原位”。這背后的真實原因不難理解:馬斯克太大了,大到即使在特朗普的強人政治下,也難以真正被控制。
作為特斯拉、SpaceX、X平臺的領導人,馬斯克坐擁全球最龐大的技術與傳播帝國。他的一條推文能影響比白宮新聞發布會更大的市場波動,他的商業版圖遍布人工智能、國防承包、社交媒體和新能源等關鍵領域。讓這樣一位資本掌門人長期駐扎政府核心,對任何一位總統而言,都是一把雙刃劍。
特朗普不是不懂權力的人。他深知馬斯克的光環正在侵蝕白宮的主導權。在“對等關稅”政策引發全球震蕩、國內政經壓力驟增的時刻,他需要的是一個統一可控的權力結構,而不是一個另起爐灶、隨時可能“搶鏡”的科技富豪。馬斯克再多才,也不能凌駕于總統的舞臺之上。
此外,馬斯克自己或許也意識到,繼續深陷政治漩渦并非明智之舉。在擔任政府顧問的這段時間里,他個人品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批評者指責他“借公謀私”,分析師擔心其企業“因政治高調而失焦”。他本人雖然擁有“話語快感”,但在現實博弈中不得不面對制度摩擦、責任風險與信息透明的約束。相比之下,退回商業世界、維持“外部影響力”,可能才是更理性的選擇。
同時,一些聲音也將馬斯克的“離職”解讀為白宮內部的妥協或矛盾爆發。這種看法雖然夸張,卻并非全無根據。在特朗普政府內部,圍繞馬斯克角色的爭議從未停歇。傳統建制派對他的介入始終不滿,部分保守派則擔心他無法代表真正的“右翼核心價值”。當特朗普宣布“將對進口商品征收10%關稅”并遭遇市場劇烈反彈時,馬斯克公開持保留意見,更讓兩人“微妙關系”進一步緊張。
如今,特朗普親自“放話”馬斯克即將離任,是一次主動調整,也是對未來權力路徑的再規劃。他要確保的是,白宮決策體系回到以自己為軸心的狀態,而不是繼續被外部資本主導。這并不代表兩人決裂,反而是一種更成熟的“關系轉型”——馬斯克退居幕后,以非正式身份繼續影響,但不再處于權力第一線。
但這也提醒了世人一個事實:在當代美國政治中,資本與權力早已高度交織。馬斯克不會真正“離場”,他的SpaceX還在掌握太空戰略主動權,他的特斯拉左右新能源政策走向,他的X平臺依然是保守派輿論的核心陣地。只要這些資源還在,馬斯克就始終是美國政治的“灰色節點”。
特朗普放他離開,不代表放棄他的價值;馬斯克離開華盛頓,也不意味著離開權力。這是一場短暫分手,更可能是一種策略性松綁。未來的某個節點,馬斯克或許還會以另一種姿態回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