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網絡時代,張靈甫成了一位“名將”,他的事經常人翻出來說。
張靈甫一開始也不叫張靈甫,原名叫張鐘麟,后因槍殺自己妻子后改了個名字叫張靈甫。之后,這個名字便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不輕不重的一筆。
為了本文敘述方便,還是稱其為張靈甫。關于此人的是非功過,本文不涉及,本文只是來聊一聊他當年轟動一時的殺妻案。
這起案子不僅詭譎,而且還直達國民黨最高層,直到現在還是眾說紛紜。
那么,當年如日中天的張靈甫,為何會槍殺妻子?真是如傳聞所說的妻子出軌抑或通共?還是有其他原因?
今天就結合一些歷史史料對此案進行解密。
1
張靈甫,1903年8出生于陜西省長安縣東大鄉東大村,家境貧寒,排行老五。父親名叫張鴻恩。雖然家境清貧,但張靈甫從小聰明伶俐,讀私塾時就展現出學習天份,后來考上了長安中學。20歲那年,又考上了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算是那個年代的翹楚。
讀大二時,父親在鄉下老家給他說了門親事,對象是鄰村的,名叫刑鳳英,是個舊式女子,沒什么文化。張靈甫并不同意這門親事,但拗不過父親,還是回老家成了親。
大三那年,由于家里實在拿不出錢來讀書,只能退學。也是這一年,他和同學一起在河南開封加入胡景翼的國民二軍駐豫軍官訓練團。同一年,他在軍中偶遇了國民黨大佬于右任,于佑任愛其才,說:“你既然想從軍,在雜牌軍里是混不出名堂的,不如去考黃埔軍校。”并給他寫了推薦信。
于是,1926年,23歲的張靈甫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后進入步兵科就讀。黃埔畢業后,他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21師任步兵排見習官,不久見習合格升任排長,開始參加北伐戰爭。北伐結束后,張靈甫調入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升遷至團長。
1933年,張靈甫就任第一師獨立旅第1團上校團長。此時,張靈甫所在部隊在四川與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交戰。地點在四川廣元附近。
也正是在廣元,他認識了第二任妻子吳海蘭,也就是本文的女主人公。
吳海蘭, 1918年生于四川省廣元縣,其父吳學柄,是廣元縣城的一個銅匠。吳海蘭上面還有一哥,名叫吳正有。吳學柄自己雖然沒讀什么書,但對一雙兒女的教育還是比較重視,送他們讀了書。
對這個小女兒,吳學柄也一直比較疼愛。
吳海蘭高小畢業后,考上了縣中學,不過,家里那時她哥吳正有正在縣高讀書,家里實在供不起兩個,所以吳海蘭就退學了,之后便幫父親在銅匠鋪里幫忙,即便如此,吳海蘭跟其他封建社會的女孩子不一樣,她算是有知識有文化的。
如果不出意外,她會嫁給一個小戶人家,平平安安過一輩子。
但命運讓她遇到了張靈甫。
在爭奪廣元的戰爭中,張靈甫駐軍在廣元縣城的西北,三星壩,距縣城約十幾公里。1934年初春的一天,張靈甫帶副官入城,為其愛馬裝鐵蹄,就來到了吳學柄的銅鋪前。
這時,吳海蘭來給父親送飯。此時吳海蘭16歲,16歲的吳海蘭面容清秀,皮膚白皙,一雙水汪汪的眼睛極有靈氣。見到張靈甫,她禮貌又嫣然一笑。
張靈甫一下看呆了。
回到駐地后,張靈甫對吳海蘭念念不忘。因為對包辦婚姻不滿意,加這久居軍中,自成親以來,他跟妻子邢鳳英都沒見過幾回面。這次見了吳海蘭,又了解她有文化,并不是目不識丁,一下就心動了。
團里一個參謀了解到情況后,對張靈甫說,“團長,這有何難?去提親就是了。”
于是,這個參謀就替張靈甫就跟吳家提親。吳學柄聽說張靈甫有家室,并且年過30,自己寶貝女兒嫁過去是要做小,連連拒絕。
不過,吳海蘭的大哥吳正有則認為,張靈甫北大和黃埔畢業,年紀輕輕就是上校團長,將來必定有大前途,他同意這門婚事。“有個當大軍官的女婿,以后也不會有人欺負咱家了。”
吳學柄最后也就同意了。
至于吳海蘭,那個年代女孩子婚事多是由父兄作主,加之那天她見過張靈甫,高大威猛,一表人才,自然也不會太反對。
就這樣,兩個月后,吳海蘭嫁給了張靈甫。
2
二人結婚后,倒也恩愛,因為都有文化,每天有說不完的話,即便每天有軍務,張靈甫總是想方設法和吳海蘭一起吃飯。很快,吳海蘭就懷孕了,為了讓其安心養胎,張將吳海蘭送回西安住。這里離老家近,也有個照應。
第二年,吳海蘭便生下一個女兒,取名張清芳。在前線作戰的張靈甫十分高興,寄回一個望遠鏡給女兒當禮物。
也就是在同一年,也就是1935年,吳海蘭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那么,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