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日前報道,3月30日,在北京市朝陽區一路口,44歲的女子張某未做安全防護,冒風燒紙祈福,沒想到祈福未成,反釀禍端,紙錢殘火引發火災事故,造成7輛機動車被燒毀、2輛被燒損。嫌疑人張某目前已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
從報道來看,此事的來龍去脈已經相當清楚。首先,涉事女子缺乏安全意識,過于疏忽。她表示:“按照我們老家的習俗,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向神仙燒‘金元寶’祈福,我經常在這兩個日子前后燒,著火這個地方我之前燒過七八次”。從其解釋來看,或許正是過去“沒出過事”,才讓她誤以為在路口燒紙不會有什么問題,其中的安全隱患被嚴重低估了。“燒完紙,我用木棍簡單扒拉了一下就離開了,沒有用土掩埋或用水澆等方式進行處理,也沒有確認灰燼是否燒透”。燒紙祈福之后,她并未進行必要的處理,也讓風險進一步擴大,最終釀成這起事故。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盡管燒紙祈福是十分普遍的傳統風俗,但也需要符合文明規范,嚴防安全風險。尤其是在城市街區、路口和山林中,一個未能熄滅的小火苗,都可能引發火災、釀成大禍。對此,需要高度警惕,格外小心,加強對安全隱患與事故的預防意識。
消防部門針對上述事件提醒:“嚴禁在山林、草地、高壓線下等禁火區域焚燒。根據相關法律,過失引發火災的,將面臨警告、罰款、拘留等處罰,造成嚴重后果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p>
清明節將至,燒紙祈福引發的安全風險也變大了。就在上述事件發生前后,北京朝陽警方在3月29日、4月1日分別查處因祭祀燒紙引發火情的行為,事發地分別是看似“安全”的空地和草地。但自然環境的變化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即便燒紙的時候,看似不會引發火情,但一旦突然起風,可能就會點燃周圍的易燃物,其安全風險絕不容小覷。翻看之前的媒體報道,幾乎每年都有人因為燒紙而引發火情,輕則被罰款,重則被追究刑事責任,教訓十分深刻。
事實上,全國不少地方都有相關規定,明確禁止不文明的祭掃行為。2020年4月通過的《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明確規定:“不在道路、居民區和其他公共區域焚燒、拋撒喪葬祭奠物品。”青島市也曾發布《青島市禁止焚燒拋撒喪葬祭奠物品規定》,鼓勵和倡導文明、綠色祭奠,“在城市道路、廣場、居民區以及其他公共場所焚燒或者拋撒喪葬祭奠物品的,由城市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還有一些城市在特定的時期有相關的規定,比如成都市曾發布《關于中元節期間禁止在公共場所焚燒祭祀用品的通告》,禁止在規定區域的道路、廣場、河邊、樹林、草坪等公共場所焚燒香蠟紙錢等祭祀用品,同時禁止沿街兜售香蠟紙錢等祭祀用品。
在遵守相關規定的同時,祈福者還需要改變觀念,在現代文明與傳統風俗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以更加合理的方式表達哀思。比如,敬獻鮮花既無安全風險又十分文明,已經是不少人采取的祈福方式。還有,近年來愈發流行的網絡祭掃,不僅在形式上更加靈活、多樣,還能避免環境污染、減少安全風險,是更符合文明發展方向的祈福方式。
撰文/黃帥
來源/中青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