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在畫中,頭戴金蓮花冠,身著云霞彩飾的道衣,面施胭脂,體態豐潤中不失娟秀,情態端莊而又嬌媚。她們在唐伯虎的筆下,工筆重彩的技法,呈現高超的造型能力和設色技巧。她們若從畫中走來,以獨立女性的身姿步入職場,又將打開怎樣的人生畫卷?
近日,由西京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主導的文物擬人化系列短劇《遺夢古今》正式完成拍攝。該項目依托陜西歷史博物館、陜西考古博物館等文物資源,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通過AI短視頻技術與漢服文創設計,將文物歷史故事與現代價值觀相融合,嘗試探索新的路徑。
短劇以唐伯虎《四美圖 又名:王蜀宮妓圖》中的三位宮妓穿越至現代社會為主線,通過她們在數字時代的經歷,展現女性自我意識覺醒與文化認知變遷。劇情融入唐代仕女服飾元素與現代漢服設計,結合屏風畫作、唐妝復原等視覺符號,構建文物“活態化”表達。例如,宮妓玉奴通過自媒體探索審美多元化,翠翹則聚焦女性職場平等議題,借古喻今呼應現代價值觀。項目團隊同步開發了以文物紋樣為靈感的漢服周邊產品,推動傳統文化資源向文創產業轉化。
項目團隊歷時12個月,分五階段完成文物調研、劇本創作、漢服設計及短視頻制作。依托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傳播策略,短劇采用“微敘事+強互動”模式,構建熱點話題實現傳播擴散。在全新創作中,宮妓體驗社交媒體、職場面試等情節,呈現古代女性在全新社會中思想的萌芽和成長。
團隊負責人韓棹澤表示:“我們以文物為媒介,讓歷史人物成為文化對話的‘發言人’,既保留考據嚴謹性,又增強觀眾代入感。”
據了解,通過短視頻傳播矩陣搭建,短劇覆蓋百萬級用戶,指導教師在項目實踐中指出:“這種‘文物IP+新媒體’模式,既為文化傳承注入青春視角,也為區域文旅數字化升級提供了可復制的范例。”
目前,《遺夢古今》系列短劇已在抖音、B站等平臺分集上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