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大家周四好呀~
今天和大家分享我這周在學習過程中,兩個挺有感悟的小故事。
一是最近在認真學習一部經典,剛好學到了這個故事。
古印度有一位尊者叫周利盤陀伽,當他成為“尊者”之前,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其實是個“差生”。他記憶力超級差,差到什么程度呢?老師教給他最簡單的課文,讓他背誦,幾個月過去了,他連第一句都沒記住。一起學習的很多其他同學都嘲笑他。他有個哥哥,跟他是同班同學,哥哥就勸他“弟弟啊,看你也不是學習的料,要不然就算了吧,別學了。”他聽聞自己的哥哥這樣說,傷心得大哭。
但是他的老師沒有放棄他,而是因材施教,為他定制了一門專屬于他的功課。做什么呢?老師給了他一把掃帚,讓他去掃地。因為他數數也只能數到10以內,老師就教他,每掃一下地,心里就默念一個數字,這樣從1數到10;繼續掃,再從1數到10。他就這樣一直專注地掃啊掃,掃到心里只剩了掃地、只剩了1到10,掃到有一天,心里一絲絲雜念都再也沒有了,人、掃把、掃地的動作渾然一體。然后,他證悟了,成為了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
就好比中學時候你們班連老師講課都聽不懂的倒數第一名,大家還在為準備高考熬夜苦讀,結果這位同學突然“開竅”了,然后競賽保送上了清華。
那些曾經嘲笑過他、自認為比他聰明的同學,紛紛感到非常愧疚。
下下根器,上上智慧。
這個故事特別讓我有感觸的地方是,我就像是那些仗著自己有點小聰明,總是會對別人不屑一顧的同學中的一員。
小時候不懂事,“看不上”別人都寫在臉上,那時候自己比較肉眼可見地討人嫌;長大之后漸漸學會了成年人世界的隱藏,不那么明顯了,心里還是忍不住腹誹。如果一句話我用三種方式表達,其他人都聽懂了,對方還沒聽懂啥意思,這個人我多半是不會打交道的,我就直接沉默了,再解釋都懶得說了。當然,這樣一個人也不會成為我的朋友、團隊伙伴、供應商、客戶。
“聽不懂算了,教不會放棄。”大概是我過去以來一直的原則。相比之下,劉同學就耐心很多,有時候他看到我在為這樣的事生氣,總是會耐心地勸導我,“人家沒有明白,多說幾次就好啦。”所以我家對外溝通一直都是他負責的,比如說跟裝修隊溝通啦、來個師傅維修什么東西、包括去一些營業廳辦業務,都是他包辦。
我一直看得見自己有傲慢之心,同時感覺這個好難好難改。習氣太重了。每次我都說服自己“再耐心一點”,下一次能做到的更好的也就是“臉上不要看起來那么明顯”而已。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慣性。不止是我這個,任何一個人逼迫自己“不要”去做某件已經完全下意識的事,都非常難。
這段時間學經典,我看到自己這樣心態背后其實還是“著相”。丁老師有一次講過,為什么他可以等待學生有自己的花期?因為他真的相信每個學生都是本自具足的,大家的內在都是心性光明的天空,只是被烏云遮蔽了,老師只需要做掃地僧,掃掉烏云就好了。
當時這話聽得我很感動,實際上我發現要做到這種程度的相信真的非常非常難。老師看到的本質是每個人的自性,所以他相信;我看到的還在相上,還是忍不住用意識去分別。相上的東西,本來就像演電影一樣,生生滅滅各種變換,我還要執著它非得按照我自己的方式來,真的很“不聰明”。
所以,嫌棄的背后壓根就不是對方的問題,而是我自己修得不夠好。
理是這么個理,下次可能還是會被慣性拽著走。不過我可以下次換一個視角,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對自己說:“對面那個人可能是周利盤陀伽那樣的大智者,只是我沒有慧眼,現在還看不出來”。以此來練習尊敬、謙卑。
第二個故事,源于我最近練琴過程中的一段體悟。
去年彈了一整年的肖邦,再往前兩三年練習的是貝多芬后期的作品,剛剛完結一個曲目,本來接下來排的是巴赫的《十二平均律》曲集。我的鋼琴老師說,“世界上公認適合胎教的音樂是莫扎特的奏鳴曲,你要不要練莫扎特?先不管提高小孩智商有沒有用,至少他的曲子聽起來是真的很快樂。”
我一拍大腿,就這么愉快地決定了。然后劉同學在一串曲目中,給崽崽選中了K265作為胎教音樂的第一首(就是著名的《小星星變奏曲》啦)。
上手第一周摸譜,我一看,心想:“這玩意還用專門練嗎?視奏都能彈下來。”主要是剛剛經歷完肖邦的毒打,我覺得莫扎特的曲目簡直是太友好了。
又過了兩周,等老師上課的時候我就笑不出來了。
他的作品難根本不在譜面上,不是“乍一眼”能看出來的那種難。難在要彈出來古典主義的味道、彈出莫扎特的感覺。非常平均的16分音符,連空拍都十分嚴格的對位,某一些相同記號和浪漫主義時期的處理方式不同,輕盈細膩的觸鍵,嚴謹又流動的旋律,不能聽起來像練習曲一樣。如果只是彈下來就行,而沒有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那不是我學演奏的意義。
總之就是,現在為了能夠彈好接下來這一個系列的作品,我已經把這兩本書搬出來看了。
這段經歷讓我對“學習”有了更多的敬畏之心。不止是藝術,學習經典不僅僅是字面意思,學習一門技術從“會”到“精通”還有十萬八千里。
這一周發生的兩件小事之間,似乎恰好有異曲同工的聯系,都是有關“難與易”,“聰明與愚笨”的。表象往往不是真相。
這周的收獲是,沒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先別著急下結論,保持尊重、敬畏之心,先花一些時間認真看看。也許真相完全相反呢。
我們下周四14:00見~
如果想圍觀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話想和喵說,可以加這個微信號哦(如果加過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復加啦)~
我的這些文章也值得你讀一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