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請點擊關注,收藏一哈!
一、政策背景與儲能定位
政策背景:作為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陽泉市在《碳達峰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安全降碳"原則,強調"先立后破",逐步實現新能源可靠替代。
儲能定位:儲能作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支撐技術,被列為能源多元供給格局的核心環節。文件要求到2030年,新型儲能需"全面市場化發展,與電力系統各環節深度融合",這一目標與國家《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高度契合。
二、儲能發展目標與路徑
規模目標
數據徽章:
到2025年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需達37%,發電量占比14%以上;
到2030年裝機占比突破50%,發電量占比超20%。
實現路徑:
抽水蓄能:推進盂縣上社140萬千瓦項目,力爭梁家寨站點升級為重點項目
電化學儲能:加快弘盛通二期、邁聯元儲等獨立儲能電站建設
多元技術儲備:開展飛輪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等技術研究
? 技術路線
創新要求:
新建儲能需配備功率控制系統,接入AGC/AVC系統
存量儲能需技術改造,提升調度響應能力
探索"虛擬電廠+儲能"模式,構建園區級源網荷儲系統
三、儲能應用場景突破
電網側:構建新型調節體系
數據徽章:
到2025年電網削峰能力達最高負荷5%,2030年提升至5-10%
應用場景:
通過容量電價機制保障煤電調峰能力,同時推動儲能參與輔助服務市場
試點構網型儲能技術,提升電網慣量支撐能力
電源側:新能源配儲創新
數據徽章:
分布式光伏覆蓋率2025年達50%
創新模式:
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行動"
探索"共享儲能"模式,破解新能源配儲利用率低難題
生物質發電項目配套儲能,如榮光垃圾焚燒發電二期
用戶側:綜合能源服務延伸
數據徽章:
公共充電樁樁車比2025年達1:6
服務延伸:
推動V2G技術應用
工業園區開展"綠電+儲能+智能電網"試點
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提供"診斷-改造-托管"一站式服務
四、技術創新與產業生態
關鍵技術攻關
技術重點:
重點突破"全生命周期安全技術"(熱失控預警、消防聯動等)
開發適用于高寒地區的低溫儲能系統(陽泉冬季極端低溫達-20℃)
探索煤矸石基儲能材料應用,鏈接本地固廢資源化產業
產業鏈培育
培育方向:
打造"智能裝備制造-系統集成-運營服務"全鏈條
培育3-5家生態主導型企業(參考國家行動方案目標)
建設省級數字經濟平臺,開發碳足跡管理SaaS系統
標準體系建設
建設內容:
參與制定《儲能電池安全推薦目錄》
建立儲能型鋰電池碳足跡認證體系
探索儲能電站智慧運維地方標準
五、商業模式與收益機制
市場參與路徑
現貨市場:參與日前、實時電能量市場
輔助服務:調頻、備用、黑啟動等服務品種
容量市場:爭取納入省級容量補償機制試點
收益測算(以100MW/200MWh儲能電站為例)
注:按年循環300次,調頻日均2次,容量租賃率80%測算
? 風險對沖策略
對沖策略:
開展儲能容量期權交易
參與綠色電力證書交易
探索儲能資產證券化(ABS)
?? 六、挑戰與建議
現存痛點
??痛點:
新能源配儲等效利用次數僅0.3次/日
安全標準滯后于技術發展
現貨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加劇
發展建議
建議:
建立"儲能容量銀行",實現跨時空資源調配
推動儲能納入新型基礎設施REITs試點
建設省級儲能大數據平臺,實現全生命周期監管
七、未來展望
未來計劃:陽泉計劃通過"數智雙碳平臺"建設,打造全省首個儲能數字孿生系統。該平臺將整合:
實時監測:200+儲能站點運行數據
智能調度:基于AI的源網荷儲協同算法
碳效管理:儲能項目碳減排量實時核證
預期目標:預計到2030年,陽泉儲能產業將形成超百億規模集群,帶動高端裝備制造、數字服務等關聯產業發展,為資源型城市轉型提供"陽泉樣本"。
相關文章推薦/文章合集
北京儲能新規深度解讀:安全與創新并重,行業迎來標準化發展新紀元
請點擊下方“分享、在看”擴散,周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