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醫保局組織召開“優化醫藥集采工作研討”,隨后流傳出《進一步優化藥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見稿)》,方案擬進一步優化藥品集采政策,引導行業良性競爭,提出對品種納入標準、報量和競價規則、分量規則等方面的優化意見。
要點如下:
【優化品種納入標準】新藥不集采,競爭不充分、規模小的品種不納入;高風險品種審慎納入;持有人或受托生產企業應當具有累計 2年以上同類型制劑藥品實際生產經驗;
【優化報量、竟價規則】醫療機構報送采購需求量細化到具體藥品品牌,充分尊重臨床選擇;抗生素、易濫用藥品等特殊品種適當降低約定采購量;價差熔斷規則優化,在最低價1.8倍熔斷基礎上引入次低價1.8倍熔斷;報價偏離度過大的品種,報價最低企業要發布不低于成本報價聲明;
【優化分量規則】提到基層醫療機構分量自由度提升,報量低到高前50%的醫療機構選擇剩余量可在中選產品中自由選擇;
【優化落地實施措施】中選產品統一價供應全國,在價格上不再區分主供和非主供省份;實行統一的醫保支付標準,以最高中選價1.5 倍作為該品種醫保支付標準上限;
【強化藥品質量要求監管】低價中選藥品、發生重大變更中選藥品強化檢查抽檢;
【提高信息透明度】防范過度內卷,對過評企業超20家,發布“超強竟爭”提醒等;
這份征求意見稿是醫保局“唯低價”集采政策轉變的重要拐點,無底線低價時代過去,重質量時代來臨。醫保局的征求意見稿表明,未來將重視藥品的質量而非單純的低價。此舉將推動行業從過去的“野蠻生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成為醫療生態重構的關鍵轉折點。
總結
2025年的集采,絕非終結之年,而是醫療生態重構的關鍵轉折點。它通過價格治理、資源優化、創新激勵,合規升級,推動行業從“野蠻生長”走向“高質量發展”。對患者而言,集采是普惠醫療的基石;對企業而言,它是轉型升級的催化劑。未來,唯有擁抱合規、聚焦價值的玩家,才能在這場變革中立于不敗之地。
1月17日,國家醫保局對外宣布一項重大調整:2025年醫保目錄調整將于4月啟動,比之前提前了三個月。尤其是丙類目錄調整將引發行業顛覆性變化。政策有望縮短企業研發回報周期,提振創新信心,優化商業模式,加速產品上市銷售,助力企業盈利。
站在當前時點,中國創新藥行業的產業趨勢已較為明確并迅速加強。目前美國早期研發管線中約20-30%資產與中國有關,未來這些藥品獲得批準后,中國創新藥將參與全球約1.6萬億美元藥品市場的份額,發展前景廣闊。
全球醫藥產業投融資活動回暖,2025年美債利率下調有利于創新藥企融資,改善現金流。同時,BIC潛力藥品的海外權益授出商業邏輯正在加速,加強了出口趨勢。隨著中國創新藥逐步進入全球市場,未來有望共享全球藥品市場巨大的增長潛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