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茅臺交出一份營收增長15.66%、凈利潤增長15.38%的“雙15”成績單,卻將2025年增速目標定為9%,創下近十年最低預期。
這一信號如同驚雷,揭開了中國白酒行業深度調整期的殘酷真相——即便強如茅臺,也不得不直面“量價齊升”神話的終結。
數據的裂痕:價格雙軌制撕裂渠道
翻開茅臺2024年財報,一組數據刺眼無比:批發代理渠道收入957.69億元,同比增長19.73%;直營渠道收入748.43億元,增速僅11.32%。表面看傳統渠道仍是主力,實則暗藏殺機——若扣除4300噸增量投放和20%的出廠價上調,傳統渠道的實際動銷增速或不足5%。
茅臺當前最危險的病灶,在于苦心經營三十年的價格金字塔出現結構性裂痕:
批零價差坍塌:經銷商單瓶毛利從巔峰期的1800元腰斬至600-900元,渠道蓄水池功能失效;
產品矩陣失序:生肖酒、精品茅臺等衍生品批價跌幅達45%,嚴重拖累主品牌價值;
區域價差拉大:引發渠道商謀利,跨區竄貨量激增的問題。
更嚴峻的是利益分配格局的重構。2019年至今,茅臺直營渠道占比從8%飆升至43%,傳統經銷商毛利率從62%腰斬至48%。
“茅臺在用價格雙軌制清洗渠道,直營吃利潤,傳統渠道走量。”這場靜默革命背后,是傳統酒商與茅臺數字化野心的生死博弈。
量價魔咒:4300噸增量難掩增長疲態
2024年茅臺酒銷量達46,412.95噸,同比增加4300噸,疊加11月出廠價上調20%,帶來235.84億元營收增量。但細算邊際效益,每噸茅臺酒創收能力從2021年的520萬元降至480萬元,量價驅動的增長模式已現疲態。
有經銷商稱:“過去經銷商搶配額像打仗,現在要反復動員才能消化。”市場端的寒意直接反映在價格上:2024年四季度,飛天茅臺市場價維持在2100-2200元左右,生肖酒價格跌幅超40%。某券商測算,若剔除提價因素,茅臺實際銷量增速或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茅臺真正的挑戰,在于如何平衡保價與放量的關系。"目前茅臺酒價格目前保持在2100-2200左右,這種價格回歸既是對投機泡沫的出清,也反映出消費基本面的變化。值得關注的是,茅臺正在試驗"價格梯度管理":針對商務宴請、禮品收藏、日常消費等場景,設計差異化的產品與渠道組合。
這背后是消費邏輯的根本性轉變。目前的情況是,“請客用茅臺從‘面子剛需’變成‘成本考量’,現在更多用五糧液或紅酒替代。”當茅臺的投資屬性褪去,消費屬性又遭遇經濟降速,量價天花板已隱約可見。
春耕行動:18省安撫背后的渠道“維穩戰”
面對渠道體系的劇烈震蕩,茅臺在2025年開年啟動了一場史詩級“救火行動”。2月20日至3月28日,總經理王莉率隊橫跨18省,召開40場座談會,覆蓋1700余家渠道商。這場被內部稱為“春耕計劃”的調研,實則是茅臺對傳統渠道的“輸血管道”緊急加固。
當直銷渠道體系風頭正盛時,經銷商則可能會問:“直營店就在我隔壁搶客戶,這叫命運共同體?”
貴州茅臺通過各種手段直接或者變相漲價的結果,更多的好處流向了直銷渠道。經銷商的收入不但增長困難,均價向上空間更是遠不能及。
行業調整期,廠商渠道共同承壓,對于茅臺而言,渠道體系更為龐大復雜,但是在挑戰面前,茅臺如何與投資者、渠道商實現了命運與共、情感與共、利益與共,構建形成無堅不摧的“共同體”,并合理統籌協調渠道關系,讓渠道形成合力,不是靠說說就能解決問題。
在渠道協同上,王莉認為,“茅臺如同一棵大樹,消費者是土壤,渠道是根,產品是養分。消費需求存在但未能實現觸達,就會導致茅臺的產品養分無法通過渠道根系有效到達土壤,這樣大樹也就無法更好地生長。”
對于茅臺而言,直營體系的核心作用是統籌和平衡,適配消費者的需求,社會體系的核心在于深耕,深度觸達市場,形成穩固的消費圈層。
對于傳統渠道的質疑,王莉也提到,茅臺的各個渠道雖有自身的定位和作用,但相互之間不存在搶利益,是價值共創、利益共享的關系。但是當直銷體系獲利分后,傳統代理經銷體系受到擠壓利潤不斷下滑后,“相互之間搶利益的問題”就不能回避了。
既需要保持傳統渠道的根基,又要培育直營體系的新枝。王莉所說的"渠道共同體",本質是要建立新型廠商關系——不是簡單的利益分配,而是價值創造能力的重構。
周期穿越的生死時速:消費主權時代的茅臺困局
白酒行業2025年的“窗口期”警告,讓茅臺不得不直面三重困局:
價格體系風險:直營與經銷價差持續擴大,或將引發渠道系統性拋貨;
消費場景萎縮:政務商務消費占比仍超60%,消費乏力直接沖擊基本盤;
新生代斷層:00后白酒消費占比不足3%,茅臺冰淇淋等年輕化嘗試收效甚微。
茅臺冰淇淋、醬香咖啡等年輕化嘗試雖制造話題,卻未能建立可持續消費場景。2024年跨界產品貢獻營收不足0.3%,反而稀釋了品牌高端形象。這種戰略搖擺暴露出傳統酒企面對消費代際更迭的深層焦慮。
這輪白酒周期未來將如何演繹?華創證券研究所所長董廣陽,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酒業創新發展大會”上表示,“未來白酒市場或是緩慢復蘇的狀態,不能指望有立竿見影式的提升。”
當前,白酒行業仍處于存量競爭階段,面臨產能過剩、庫存高企、價格倒掛等問題,但隨著政策加碼和經濟韌性增強,白酒板塊的底部機會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年初顯現。
對白酒行業2025年的判斷。茅臺方面認為,2025年白酒行業依然會很難,特別是3、4、5月份,是需要茅臺和行業高度關注的“窗口期”。
萬億帝國的破局之道的三重拷問
面對增長危機,茅臺需要回答三個本質問題:
價值定位之問:究竟做奢侈藏品還是民生產品?需在1499元指導價與市場實際價值間找到平衡點;
渠道進化之問:直營體系是渠道補充還是替代方案?經銷商轉型服務商需要5-8年培育期;
代際傳承之問:如何讓Z世代為"陳年醬香"買單?文化傳播需投入營收3%以上才可能見效。
茅臺的應對之策,是一場傳統與現代的艱難平衡:
產品線:將飛天茅臺年投放量穩定在5萬噸以內,通過稀缺性重塑價值錨點;
價格線:建立"飛天+1935+茅臺醇"三級價格體系,嚴控價差在30%合理區間;
渠道線:用三年時間將經銷商改造為"城市服務商",賦予文化傳播、圈層運營等新職能。
結語:白酒之王的“增長危機”
今天的茅臺,正面臨著另一場渡河之戰:一邊是萬億市值對增長的無盡渴求,另一邊是行業周期律的無情碾壓。王莉那句“渠道是根”,此刻聽來更像是一種警示——當大樹根系開始供養不足,再茂盛的枝葉也難逃枯萎之危。
2025年的9%增速目標,或許正是茅臺從神壇走向凡間的轉折注腳。當“永遠漲”的神話破滅,這家中國標桿企業能否在傳統經銷網絡與數字化直營的撕裂中重生,將決定整個白酒行業的命運走向。
真正的危機不在報表上的增速數字,而在能否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完成從"渠道驅動"向"價值驅動"的躍遷。這場變革或許需要五年陣痛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