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起小米SU7碰撞起火致3人死亡的悲劇,再次將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推上風口浪尖。視頻里,火勢幾秒內吞噬整車的畫面讓人心驚膽戰,而類似的事故并非個例——特斯拉、蔚來、小鵬等品牌都曾因碰撞后起火登上熱搜。
圖片來自網絡
數據顯示,電動車起火后,火勢蔓延至駕駛艙平均僅需64秒,而燃油車除非油箱被引燃,否則逃生時間更長。
更可怕的是,電動車起火往往伴隨爆燃和毒煙,隱藏式門把手若失靈,乘客甚至可能被困車內。相比之下,燃油車自燃通常有煙霧、焦糊味等前兆,逃生幾率高達90%,而電車不到10%。
為什么電車一撞就容易“爆燃”?專家指出,核心問題在于鋰電池的特性——電解液易燃,碰撞后短路、熱失控風險極高,相當于“移動燃燒彈”。而油車起火多因油路老化或漏油,燃燒速度較慢。
某些專家和車企喜歡拿“電車自燃率低于油車”說事,但這根本是“偷換概念”!
電車平均車齡才3年,而油車有大量10年以上的老車,自燃風險自然更高。
電車碰撞起火概率雖僅占10%,但靜置和充電時起火超50%,突發性極強,防不勝防。
保險公司最精明,電車保費比油車高近一倍,就是因為起火風險大、維修成本高。
綜上所述,電車不是不自燃,而是燒得更快、更狠!
圖片來自網絡
燃油車起火,你可能有幾分鐘逃生;但電車但,1分鐘內火勢就能吞沒全車。更諷刺的是:
隱藏式門把手在斷電后可能無法彈出,救援難度大增。
電池燃燒溫度超1000℃,消防員只能眼睜睜看著車燒成空殼。
毒煙致命!鋰電池燃燒釋放的氟化氫等氣體,吸幾口就可能窒息。
試問:如果車禍后連逃生的機會都沒有,再高的智能配置有何意義?
圖片來自網絡
下面我們來看看事故后車企的回應:
特斯拉:“無法確認起火原因,但車門有機械開關”——問題是,火燒起來誰還找得到?
蔚來:“車速過快導致碰撞”——所以車不該防撞?
問界:“電池沒燒,是前艙線路起火”——難道這就算安全?
車企的潛臺詞:燒是用戶的問題,不是車的問題!
消費者成“小白鼠”,誰為安全買單?
圖片來自網絡
新能源車滲透率已超50%,但安全問題卻越來越嚴峻。我們花幾十萬買的車,竟可能是“定時炸彈”?
碰撞測試再高分,也擋不住現實中的爆燃。
電池技術不成熟,卻急于推向市場,拿消費者當試驗品。
法規滯后,電動車安全標準遠未跟上技術風險。
油車黨笑了:你們追求科技感,我們只要活著到家!
安全才是真正的豪華,別讓“環保”成為犧牲生命的借口!
電車或許是未來,但如果連基本的安全都保障不了,再炫酷的自動駕駛、再長的續航都是空談!行業該做的不是炒作“自燃率低”,而是解決“燒起來怎么逃命”!
你覺得電車和油車哪個更安全?
歡迎來評論區理性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