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超偉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城市更新研究中心副主任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城鎮化質量水平”置于優化發展空間格局的核心位置,標志著我國城鎮化與區域戰略進入以質量為導向的系統性重構階段。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67%,城鎮化進程從“速度擴張”轉向“結構優化”的特征愈發明顯。這一轉型不僅要求提升區域與城市治理效能,更需以人為本,通過制度創新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要素流動壁壘等深層矛盾,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格局。
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本,提質升級
與2024年相比,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延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主線的基礎上,更強調結構性優化與制度性突破。報告提出,“科學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推進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強化隨遷子女義務教育保障,推動將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住房保障體系,暢通參加社會保險渠道;加快補齊縣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這一路徑的深層意義在于打破城鄉二元結構,通過要素市場化配置實現勞動力、資本與技術的高效流動,從而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城市更新:激活存量,提升品質
城市更新作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被賦予“穩增長、擴內需”的雙重使命。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進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統籌城市低效用地再開發。其本質在于通過市場化參與機制優化存量資源,激活城市內生動力,重構城市空間的經濟與社會價值,最終實現“空間正義”與“發展效率”的平衡。在房地產領域,報告強調“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適應人民群眾高品質居住需要,完善標準規范,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這體現了政府改善住房品質和穩定市場預期的綜合意圖。
區域協同:大省帶動,因地制宜
在區域協同發展層面,2025年報告明確提出“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鼓勵其他地區因地制宜、各展所長”。這既是對各區域優勢互補、協同聯動理念的深化,也是對優化發展空間格局的關鍵舉措。大省在要素保障、科技創新和改革開放等方面率先發力,能夠形成強大輻射帶動效應;而其他地區則應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精準施策、突出特色。通過這種“挑大梁與因地制宜”的組合,各區域既保持個性化發展,又能實現政策協同與產業梯度轉移,推動全國經濟布局更加合理,區域間實現互補互動,助力構建現代化國土空間體系。
總體來看,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通過在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上雙管齊下,不僅延續了過去取得的成就,還在創新思路和舉措上提出新要求,為我國優化發展空間格局、提升城鄉融合水平提供了明確路徑。在這樣的政策導向下,各地區才能各展所長、協同發展,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文章來源:中宏網
微信編輯:張菁菁
人大國發院是中國人民大學集全校之力重點打造的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現任理事長為學校黨委書記張東剛,現任院長為校長林尚立。2015年入選全國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并入選全球智庫百強,2018年初在“中國大學智庫機構百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國家高端智庫綜合評估中入選第一檔次梯隊,是唯一入選第一檔次梯隊的高校智庫。
人大國發院積極打造“新平臺、大網絡,跨學科、重交叉,促創新、高產出”的高端智庫平臺。圍繞經濟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治理與法治建設、社會治理與社會創新、公共外交與國際關系四大研究領域,匯聚全校一流學科優質資源,在基礎建設、決策咨詢、公共外交、理論創新、輿論引導和內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大國發院以“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引領者”為目標,扎根中國大地,堅守國家戰略,秉承時代使命,致力于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大學智庫。
微信二維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