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經濟發展開始了高歌猛進。
與此同時,國內的消費市場也開始了狂飆突進。
以此為前提,一批打著“洋標簽”的潮流品牌在國內市場迅速崛起,成為了無數國人的共同回憶。
一代人對風尚潮流的認知,都深受這些大牌影響。
可如今時過境遷,這些曾經的大牌早已不似當年。
山寨假貨橫行、商標授權失控、品牌戰略失誤等多種原因。
讓它們從當年的“天驕”,淪為了地攤雜牌的代名詞。不知其中是否有大家曾經的回憶?
華倫天奴
華倫天奴是來自于意大利的奢侈品品牌。
1960年時,意大利的傳奇服裝設計師瓦倫蒂諾·加拉瓦尼與他的一位商業伙伴共同創建了華倫天奴品牌。
后來經過百年經營,這一品牌逐漸成為了享譽全球的頂級高定品牌。
華倫天奴的高定服飾,被譽為融合了意大利手工藝和現代美感,深受上流社會青睞。
在檔次上比高定服裝低上一頭的高級成衣,也有著不俗的時尚價值。
華倫天奴進入國內市場,是在上世紀90年代。
當時華倫天奴通過代理商進入中國,中文譯名便是“華倫天奴”。
經過一系列的包裝營銷,華倫天奴也打開了其在國內的知名度。
在門店開遍一線城市的同時,“華倫天奴”這四個字也成了人們眼中所謂高端服飾的代名詞。
可惜的是,彼時的國內在商標管理方面還處于蠻荒時期。
華倫天奴這樣的外資品牌想要在國內直接運營,也要受到開設連鎖專賣店的限制。
這也是華倫天奴為什么要用授權代理商的方式進入中國。
但這種方式也在無形當中,為其日后的沒落埋下了伏筆。
各路代理商們“各顯神通”,蜂擁而至地注冊了各種前后綴帶著“華倫天奴”的山寨品牌。
這些山寨貨在國內市場遍地開花。
打著華倫天奴的“高端”旗號,賣著百元左右的粗制贗品。
到了現在,華倫天奴對于地攤山寨的認知已是愈發深入人心。
它的仿制品也是隨處可見。
遠在意大利的正主也不得不放棄中文商標,希望通過英文名挽回印象。
只可惜山寨“華倫天奴”的泛濫程度,早就到了無力挽回的地步了。
夢特嬌
夢特嬌的亮絲服裝,尤其是T恤,在當年可真是風靡一時。
在8090年代的國內,一件夢特嬌品牌的亮絲T恤,不知能讓多少年輕男女為之瘋狂。
1880年,夢特嬌業主的先祖格斯頓汀蘭德成立了一間絲線工廠,這便是夢特嬌公司的前身。
后來經過世代相傳以及百年經營,最終成為了資產超過百億的龐大企業。
1990年代夢特嬌的宣傳廣告 圖源:夢特嬌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
夢特嬌還是我國改革開放之后,最早進入國內市場的國際服裝品牌之一。
出眾卓越的產品質量,使其受到了當時大眾的追捧。
標志性的小花標志以及反光面料,在當時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眼中,就是毫無疑問的身份象征。
但與此同時,夢特嬌的售價也著實不菲。
在90年代,一件夢特嬌亮絲T恤的價格,就可能達到千元左右。
這樣的價格放在當時,幾乎是普通人幾個月的工資。
可即便是這樣,也還有人無數人爭先恐后,寧愿節衣縮食都要擁有一件夢特嬌。
夢特嬌如此離譜的市場號召力,自然是吸引到了無數山寨廠商的注意。
尤其是在2000年之后,國內市場涌現出了大量帶有“夢特嬌”商標元素的服裝產品。
山寨貨所使用的原料更為廉價,有的甚至用化纖去代替正品使用的真絲、真絲等材料。
造價更為低廉的山寨貨,售價也是便宜得多。
對于上千元一件的正品夢特嬌,山寨貨甚至能低到10元甩賣的程度。
山寨貨的逐漸泛濫,還引發了“真貨反而被嘲是假貨”的荒唐事。
慢慢地,夢特嬌品牌的高貴光環也就失去了原本的光澤。
如今的夢特嬌,早已沒有了當年的尊貴地位。
花花公子
花花公子的兔耳標志,可以說是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品牌之一。
上世紀90年代末,花花公子通過香港代理商進入國內市場,主打高端定位的新潮服飾。
初期的花花公子,一條正品皮帶便能標價800元。
諸如打火機、錢包等男性向的配飾物件,也都一律被擺放在百貨專柜,極具噱頭。
靠著塑造“成功男士形象”的營銷手段,以及洋品牌的光環加持。
花花公子很快就成為了國內男性市場的頭部品牌。
只可惜,起步便取得巨大成功的花花公子,在之后選擇了最不明智的道路。
2000年之后,花花公子品牌方開始了毫無理智的擴張行為。
他們將商標廣泛授權。
產品覆蓋品類也從原本的服飾包,拓展到了情趣用品、保健品等各種匪夷所思的領域。
品牌方的瘋狂授權,讓眾多山寨廠商有機可乘。
大量以“花花公子”為前后綴的品牌紛紛涌現,擠占著花花公子正品的市場。
這些山寨貨往往價格低廉,這也進一步混淆了大眾對花花公子的認知。
在大眾眼中,花花公子一邊賣力做著“傳遞紳士生活方式”之類的高端宣傳。
另一邊卻在小縣城里擺攤賣著幾塊錢的襪子和幾十塊的襯衫。
發展到今天。
花花公子已完全成為大眾眼里的“地攤貨”、“冒牌品”了。
迪亞多納
迪亞多納是在歐洲具有領先地位的意大利國際運動品牌。
以其生產的運動鞋和休閑鞋而著稱。
上世紀8090年代,迪亞多納開始將自家的商業版圖向亞洲市場拓展。
靠著足球巨星的代言,和上乘的品質,迪亞多納很快就得到了國內球迷的熱捧。
與此同時,迪亞多納的休閑鞋也在“洋牌子”和品質的加成下,成為了年輕人眼中的潮流象征。
對當年的年輕人來說,腳踩一雙迪亞多納,便能成為街上最時尚的存在。
在90年代的國內,迪亞多納無疑是最風光的“洋牌子”鞋。
只可惜好景不長,2000年之后的迪亞多納,可謂是兩頭被堵。
一方面,耐克、阿迪達斯等品牌的入局,使得迪亞多納在國內的市場份額被越擠越少。
在搶占市場方面,迪亞多納有著明顯的不足。
另一方面,則是老生常談的山寨泛濫。
面對隨處可見的山寨贗品,迪亞多納也顯得力不從心,毫無招架之力。
到了今天,迪亞多納在國內的知名度已經大不如前。
成了徹徹底底的小眾牌子。
結語
以上這些品牌,放在當年無一不是紅極一時的頂流潮牌。
可現如今的它們卻個個黯淡,甚至到了要和“地攤貨”一爭高下的地步。
它們的落寞的確叫人惋惜,但其背后所隱藏的發展之理倒也發人深省。
導致它們失敗的根本原因其實并非假貨的泛濫,而在于它們自身。
倘若他們能夠對授權多幾分謹慎,對利潤少幾分貪念,以及對假貨少幾分縱容。
或許就不會淪落到如今的田地了吧。!這4個大牌從紅極一時到銷聲匿跡,太可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