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在第42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期間,港澳媒體聯動東南亞與歐洲10余家華文媒體走進河南洛陽,聚焦龍門石窟,一覽這座古都的千年芳華與龍門神韻。
龍門石窟遠景。(圖/歐視)
春風和煦、楊柳依依,坐落在洛陽伊河兩岸的龍門石窟游人如潮。這一世界文化遺產,每天都吸引著大量的海內外游客。在盧舍那大佛下,游人多驚嘆“奇跡、壯觀,令人望而生敬……”
游人如潮的龍門石窟。(圖/歐視)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并稱“中國三大石窟”。
龍門石窟遠景。(圖/歐視)
規模宏大的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
跨越多個朝代的龍門石窟,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董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