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條熱搜引讓科普博主們吵翻了天 ——“飛機飛到 100 公里算不算航天?” 原來,國際航空聯合會所確定的 “卡門線” 近期又被重新拎出來討論了。這條無形的 100 公里分界線,當真能夠明晰天空與太空的界限嗎?今日,咱們不妨就坐在陽臺上,品著咖啡,來聊聊這個令科學家們爭論了半個多世紀的話題。
首先來做個小實驗:伸出手掌去感受風速,然后設想將這只手掌伸至 38 公里的高空。此時你便會發覺,風速遲緩得跟老奶奶在踱步一樣,空氣的密度低到哪怕是螞蟻置身其中也會飄浮起來。然而神奇的是,這個高度的空氣依然能夠為飛行器提供 98% 的升力,這便是匈牙利科學家馮?卡門所計算出的臨界點。可是到了 90 公里的高空,空氣已稀薄到火箭都得依靠離心力才能被甩出去,就在這個時候,“空” 與 “天” 的界限便出現了。
提及卡門線,錢學森老先生的話最為有趣:“航空是在大氣層內的航行,航天則是沖出大氣層的冒險。” 就如同我們乘坐的客機永遠無法飛出平流層,而航天器一旦跨越卡門線,就能夠在電離層與太陽并肩。這條線還蘊含著宇宙級別的浪漫情愫:國際空間站坐落于卡門線上方 400 公里之處,每日環繞地球達 16 圈,仿若一顆永不熄滅的璀璨星辰。不過,科學家們可沒閑著。美國空軍悍然劃定 80 公里作為分界線,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更是公然宣稱 “法無禁止即自由”。這就好比母親說 18 歲即為成年,而父親卻說考上大學才算是成人 —— 標準不同,所呈現出的景象也大相徑庭。
2018 年,維珍銀河進行亞軌道飛行之時,乘客們才剛剛越過卡門線,便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炫耀起來。然而,他們卻被科普博主們追著駁斥:“這怎能算得上是太空呢?在那兒連星星都是模糊不清的!”實則,在這條線的背后,潛藏著人類最原初的探索欲。就如同古人以樹梢標記地平線一般,我們憑借卡門線來丈量文明的邊界。當 SpaceX 的星艦沖破這條線的時候,或許未來的孩子們會指著火星說道:“看,人類跨越卡門線已經 100 年了!”現在問題來了:你覺得飛機飛到 100 公里算是航天嗎?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觀點,讓我們共同見證這場跨越天地的辯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