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截至目前,2024年,港交所上市的旅游公司業績已經出爐。從數據來看,以攜程、同程為代表的OTA業績大漲,攜程更是在市值、業績等多方面創下歷史新高;國內旅游市場在酒店領域的華住集團收益良好;香港中旅的核心景區業務成為制約整體盈利的關鍵因素之一,旅游簽證收入和利潤下降明顯;民航領域的中航信受惠于航運恢復,獲益頗豐。免稅領域的中國中免在營收、利潤、市值等方面均下滑。
海外旅游市場在不同目的地差異化明顯。在澳門的瀛海集團虧損收窄,營收規模也有所增長;而主營塞班和關島酒店的海天地悅旅,則受客源群體限制,收益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受國際環境因素影響較大日本旅行的途屹控股,有所斬獲。
整體而言,2024年港交所旅游上市公司整體向好,增收不增利表現減弱。旅游上市公司在規模化營收方面持續向好,但在盈利表現方面還有較大進步空間。
港交所上市旅游企業2024年業績報告核心業績數據,有以下亮點:
- 2024年,港交所上市旅游企業營收總額前3名為:中國中免(564.74億元,同降16.38%)、攜程集團-S(533億元,同增20.00%)、華住集團-S(238.91億元,同增9.18%)。
- 2024年,港交所上市旅游企業凈利潤總額前3名為:攜程集團-S(172億元,同增72%)、中國中免(42.67億元,同降36.44%)、華住集團-S(30.48億元,同降25.39%)。
OTA業績大漲,市值創新高
OTA在2024年表現不俗。2024年,攜程實現凈營業收入533億元,同比上升20%;歸母凈利潤為171億元,同比增長超72%,創歷年新高。其中,分業務來看,2024年,攜程住宿預訂營收為216.12億元,同比增長25%;交通票務收入為203.01億元,增長10%;旅游度假業務營收43.36億元,同增38%;商旅管理業務營收25.02億元,上升11%。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以來,攜程股價經歷兩波高峰,特別是2024年9月以來,股價一路上揚。攜程港股股價自2024年初的275港元/股,到年底達到了537港元/股,市值達到3496億港元,在創歷史新高的同時,成為市值最高的旅游上市公司。
同程旅行的表現也突出。2024年,同程旅行實現營收173.4億元,同比增長45.8%,經調整EBITDA達40.5億元,同比增長29.7%;經調整凈利潤27.9億元。其中,旅行交通業務收入達到72.3億元,同比增長19.9%;住宿業務收入46.7億元,同比增長19.7%。線上度假業務在內的其他收入達到23億元,同比增長35.5%;國際機票票量同比增長超過130%,國際酒店間夜量同比增長超過110%。2024年,同程旅行股價受市場環境影響有所波動,但自9月份以來,股價也呈現明顯上漲趨勢。2024年底,同程旅行市值較年初增長26%,達到423.6億港元。
國內旅游市場有好有壞
華住集團作為港交所的酒店上市集團,2024年,華住集團收入為239億元,同比增長9.2%,凈利潤為30億元。其中,華住中國的收入為190億元,同比增長9.1%,凈利潤為36億元;華住國際收入為49億元,同比增長9.6%。
2024年,香港中旅實現綜合收入46.27億港元,同比增長3%;股東應占利潤1.06億港元,較上年減少56%。主要受累于投資性物業公允價值縮水2.04億港元,該項損失占利潤降幅比重約七成。香港中旅業務板塊呈現明顯分化態勢:酒店與客運業務表現突出,營收分別實現18%和11%增長;然而作為核心業務的旅游景區及相關業務收入增長僅為2%,達到23.45億港元,利潤僅為0.14億港元。旅游簽證收入約為3.44億港元,利潤為1.76億港元,分別減少27%和30%。
主要從事航空信息技術服務、航司票代等業務的中國民航信息網絡,2024年營業總收入88.23億元,同比增長26.3%;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74億元,同比增長48.3%。其中,航空信息技術服務收入占集團2024年總收入的48.9%,收入為43.187億元,同比增加12.2%;系統集成服務收入占集團2024年總收入的21.4%,收入人民幣18.877億元,同比增加89.9%。總體而言,2024年中國民航由恢復發展轉向增量提質,國內客運規模已超過2019年同期,創歷史新高,國際客運航班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八成以上。
2024年,中國中免營業收入約564.74億元,同比減少16.38%;歸母凈利潤約42.67億元,同比減少36.44%。從收入構成來看,2024年中國中免的免稅商品銷售收入約386.66億元,同比減少12.58%;有稅商品銷售收入約170.95億元,同比減少23.49%。按地區收入來看,海南地區營業收入為288.92億元,同比下降27.13%;上海地區營業收入為160.35億元,同比下降10.02%。主要原因在于:消費需求不足,出境游開放,部分消費外流所致。另外,截至2024年底,中國中免的市值不足1100億港元,持續震蕩下跌。
?攝圖網
海外旅游市場表現差強人意
瀛海集團作為少數選擇在GME上市的旅游公司之一,專注于澳門酒店、汽車租賃等業務。2024年,瀛海集團收益1.05億港元,同比增長10%,凈虧損951.4萬港元,同比擴大273%。虧損增加主要由于薪資開支增加,投資物業公平值減少等。
主要在塞班及關島海域經營酒店的海天地悅旅,2024年收入0.43億美元,同比增長16%,虧損0.14億美元,虧損減少22%。2024年,關島接待游客超73.9萬人次,相當于2019年的44.4%;塞班接待游客約為22.9萬人次,相當于2019年的47.0%。關島受韓國和日本游客群體影響較大,塞班主要受中國(香港)航班班次影響顯著。關島業務的總收益較2023年增加4.3%,而塞班業務的總收益較2023年增加38.4%。海天地悅旅虧損減少的原因除了收益增加,還在于削減成本和改善運營所致。
專注于向華東地區提供日本旅行團及自由行產品的途屹控股,2024年收益2.14億元,同比增長130.7%,股東應占溢利989萬元,同比增長10.9%。主要歸結于日本疲軟的日元環境,導致日本成為中國以及其他國家旅客出游的重要選擇。
私有化與擬上市成新常態
2024年,對港交所旅游上市群體而言,最大的變數是復星旅游文化私有化退市。
2024年12月,復星旅游文化決定私有化退市,以7.8港元/股的價格回購其股票,總耗資超過20億港元。2025年3月19日,復星旅游文化私有化退市的總體市值約為為96.47億港元。
復星旅游文化的私有化的原因并不出人意料。同絕大多數港交所旅游上市公司面臨的困境一樣,股價的持續低迷,且交易不活躍,導致其在股權融資上受限。
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止旅游公司們對港交所的向往。
2024年11月,主要運營航管家和高鐵管家兩款App的活力集團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這是活力集團繼于2017年在國內新三板市場掛牌,2019年接受國內上市輔導后,最終選擇港交所作為融資平臺。
無獨有偶。2025年1月,印象股份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其標志性的產品是由“印象鐵三角”打造的《印象·大紅袍》山水實景演出。印象股份的資本市場發展路徑與活力集團如出一轍。先是于2017年掛牌新三板至今,2020年謀求沖上北交所,卻最終走向了港交所。
(梁青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與平臺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