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怎么講呢?我的意思就是,只要我們想,只要下定了決心,任何時候皆為最佳時機。只要不想,或者不敢,任何時候都不是“好時機”。
這幾十年來,關于解決臺灣問題,學術界的爭論很激烈。不少學者提出了“窗口期論調”。這也成為重要的決策參考。
所謂“窗口期”,其主要觀點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時機,就像發射衛星一樣,需要最合適的時機。時機不到,貿然出手就會像發射衛星那樣,衛星升到太空軌道以后,太陽照射不到,太陽能帆板無法接收陽光發電,那就等于發射失敗。
這個類比看起來很是“高大上”,但其實非?;奶?。
照此說來,每天都是最佳時機。因為每一天總有一個時間段發射升空的衛星,進入軌道后都能被陽光照射得到。
但“窗口期”論調的條件是:美國卷入一場世界大戰無法分身、美國陷入內亂無暇顧及、中國軍事力量超越美國、臺灣島內出現大亂、“臺獨”勢力宣布臺獨等等。
這些情況,我們要等到猴年馬月?甚至永遠等不來。這一理論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干擾決策,拖延甚至阻止國家采取強力手段實現兩岸統一。
他們中很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觀點,就是某著名大學曾經的兩岸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先后在美國哈佛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政治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從事訪問學者的王教授,他的觀點就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時機‘將熟未熟’”,“臺灣問題尚未發展到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這類觀點的危害,可想而知。總之,臺灣問題拖到今天,與這類觀點有著不小的關系。
今天看到東部戰區再次組織對臺軍演,我還是那個觀點:臺灣問題不能再拖了,越拖變數越大,越拖麻煩越大,越拖風險越大,越拖代價越大。
以今天的中國綜合實力,根本不懼美國、日本乃至北約的介入。只要是在臺灣島周邊3000公里范圍內,任何來犯之敵都只是解放軍的靶標,我們有必勝的把握,都能為他們舉行“海葬儀式”。
因此,解決臺灣問題,沒什么“窗口期”一說,只有“形勢說”和“決心說”。也沒有“準備好了再說”,只有“臨戰訓練說”。
只要我們排除那些干擾,下定決心,每一天,都是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好時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