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新增長路徑。
3月31日,隨著華為2024年業績正式發布,至此以華為、中興通訊、愛立信為代表的四大設備商財報都已相繼出爐。
其中,華為以8621億元營收與22.4%的營收同比增速成為唯一實現兩位數增長的企業,凈利潤雖有所下降,但整體業務韌性明顯。
愛立信2024全年銷售凈額1635億元,同比下降12.12%;凈利潤2.467億元,同比增長101.34%,同時,凈利潤受到減值計提影響,盈利能力顯著增強。
中興通訊營收1213億元,同比下降2.38%,歸母凈利潤84.2億元,降幅9.66%。
諾基亞營收1452億元,同比下降12.5%,盡管銷售額有所下滑,但營業利潤增81.9%至97.01億元,其中與傳音、三星等達成13億歐元協議,技術授權收入貢獻突出。
當前,華為、中興通訊、諾基亞貝爾、愛立信四大設備商的5G相關業務增速普遍承壓,但戰略調整與新業務布局已現端倪。華為逆勢突圍,諾基亞轉型陣痛,愛立信利潤暴增,中興押注AI,這場以“5G投資退潮”為表象的行業變革,實則是通信技術迭代與產業升級的必經之路,設備商們的第二增長曲線正在浮出水面。
5G寒冬初顯
在歷經五年大規模基站建設后,全球5G網絡部署正迎來結構性調整。2024年數據顯示,中國三大運營商5G資本開支同比下降超20%,5G建設節奏也從“規模擴張”轉向“精準補點”,歐洲、北美等市場的5G建設持續不溫不火。這場由市場飽和、技術迭代與地緣政治交織的寒冬,正考驗著華為、中興通訊、諾基亞貝爾、愛立信等設備商的戰略韌性。
2024年,面對市場寒冬,設備商不約而同將戰略重心轉向技術價值挖掘。
其中,2024年華為ICT基礎設施業務收入為3699.03億元,同比上漲4.9%。作為“壓艙石”業務,華為在ICT基礎設施領域保持了穩健增長,在2023年全球基站天線研究報告顯示,華為以38.93%的市場份額連續第九年位居全球第一,并且,華為提出了“AI-Centric Network”,其包含無線、AI核心網、數通、全光網在內的AI-Centric Network解決方案。這一方案通過躍升網絡能力,實現全域連接;同時,躍升智能化水平,實現面向應用的運維運營模式,打造一張堅實的ICT網絡底座。
2024年,中興通訊運營商業務收入為703.3億元,占比58.0%。中興5G基站、核心網連續五年全球發貨量第二,RAN、光傳輸產品獲主流機構“領導者”評級。5G-A技術應用于低空經濟、數字文旅等新場景,完成超100個低空通感試點,同時,中興通訊的差異化競爭力體現在”端網協同“生態,其自研5G小基站出貨量同比增長45%。
2024年,愛立信網絡業務營收1043.45億元,占比63.82%。截至2024年底,愛立信參與了全球170張5G商用網絡的建設,面對5G建設減緩,愛立信不遺余力地推廣高性能可編程網絡理念,依托差異化連接、AI賦能和意圖驅動、網絡能力開放三大基石,旨在創造并釋放“新質價值”,讓網絡更靈活、更智能、更開放。
2024年,諾基亞移動網絡業務營收583.27億元,占比40.17%。在移動網絡方面,諾基亞貝爾擁有全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如5G AIO、AirScale Levante高性能基帶,以及ASOF新一代室外型BBU。在“賦能行業”方面,在5G建設同時,諾基亞貝爾積極布局行業應用。
乘風AI:從“連接”到“服務”躍遷
當前,AI已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核心驅動力。通信設備廠商作為數字經濟的基石,也正經歷著從“連接”到“服務”的深刻變革,在除網絡建設的基礎業務外,在設備商的其他業務板塊布局也能得到集中體現。
隨著終端市場的復蘇,華為鴻蒙生態持續擴張,裝機量突破10億臺,開發者規模達720萬,TOP 2000應用原生開發率超80%。華為家庭存儲用戶突破500萬,全屋智能解決方案覆蓋超200萬家庭,通過超級終端功能實現設備互聯效率提升30%。同時,華為通過推出鴻蒙PC,實現處理器與操作系統的全自研,華為不僅增強了自身在智能終端領域的競爭力,更與微軟授權到期形成戰略對沖。
華為云作為中國云服務市場的第二大廠商,在2024年第四季度實現穩健增長,營收同比增長22%,市場份額升至20%。自盤古大模型5.0發布以來,華為云依托多模態模型體系,持續在煤礦、鐵路、氣象、金融等多個行業場景中創造價值,覆蓋模型規模多樣、應用場景廣泛。同時,為進一步推動先進AI技術落地,華為云與北京AI基礎設施初創企業硅基流(SiliconFlow ) 達成合作,將DeepSeek V3和R1集成至昇騰云平臺,顯著提升推理效率。
面向計算市場,過去5年,華為打造了面向通用計算的鯤鵬和面向AI計算的昇騰兩大計算產業,為世界構建了新的選擇。截至目前,已聯合7600家伙伴和635萬開發者,共同開發了2萬多個解決方案。
中興通訊以“連接+算力”為核心戰略,2025年服務器業務預計增長超100%,數據中心收入再增40%。在AI終端領域,中興通訊通過“AI Together”策略整合星云智能Agent,提供個性化服務,AI手機、家庭算力屏與機器人共同構成智慧家庭生態。
諾基亞貝爾與愛立信則將目光投向綠色通信與數字化轉型服務。愛立信將AI嵌入網絡功能器件,探索“AI as a Service”模式,聯合全球100+合作伙伴拓展VR/AR、車聯網等新場景,并發布“數字服務 2025”計劃,目標通過云原生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實現50%的運營成本降低。
諾基亞貝爾通過并購Infinera強化光網絡能力,同時承諾2025年100%使用可再生電力,計劃在2025年實現光網絡產品能效比提升40%,并推 AI驅動的網絡能源管理平臺,旨在實現更智能的功率控制和資源分配,提升了網絡性能和能效,同時,與傳音、惠普、三星等公司達成了多項授權協議,帶來了超過13億歐元的收入。
可見,乘風AI,從“連接”到“服務”的躍遷,是通信設備廠商在數字化時代下的必然選擇。
聚焦研發,靜待新增長周期
在全球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設備商之間的競爭不再局限于單一產品的性能與價格比拼,而是升級為生態構建能力的全方位較量,這也成為設備商差異化競爭的關鍵。
目前,華為憑借“全棧自主”,有效對沖了外部限制帶來的挑戰,從底層的芯片到上層的操作系統,再到豐富的應用生態,華為構建了一個完整、自主的技術體系,為全球用戶提供了高質量、可信賴的通信解決方案。
愛立信則通過研發資源向云原生網絡改造傾斜,實現了業務的轉型升級,旨在不斷增強海外市場競爭力。
中興通訊以“端網協同”生態為核心競爭力,在垂直場景滲透方面表現出色。同時,其端網協同生態實現了終端與網絡的優化協同,提升了整體通信效率和用戶體驗
諾基亞貝爾將研發資源聚焦于光網絡與邊緣計算,憑借在光通信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不斷垂直于全球通信網絡的關鍵部分。
設備商們深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技術創新是立足之本。華為2024年研發投入達到1797億元,約占全年收入的20.8%,近10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了12491億元。2024年中興通訊研發費用達240.3億元,占營收比例約20%;2019年至2024年累計研發投入1170.7億元。
高強度的研發投入使得中興通訊和華為在技術成果上密集落地,榮獲多項國家科技進步獎項,專利申請數量也持續增長。
雖然愛立信和諾基亞的研發投入未在資料中明確披露,但根據行業慣例和相關信息可以推算,愛立信2024年研發投入或在360億-430億元區間,諾基亞研發投入約310億-345億元。受市場環境和戰略調整影響,愛立信的研發資源正向云原生網絡改造傾斜,而諾基亞則聚焦于5G專利運營與Open RAN。
無疑,5G-A與算力網絡的融合將開啟下一個增長周期,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將成為設備商們的新增長點。設備商們將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為不同行業提供定制化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在復雜地緣環境下,設備商們需要在技術創新與市場布局之間尋找新的平衡點,生態整合能力與技術縱深儲備將成為穿越周期的核心競爭力。(注:數據綜合上市公司財報及行業研究報告,存在統計口徑差異可能。)
采寫:黨博文
圖表:曙念
編輯:博文
指導:辛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