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國曉寧 閆修晨
在齊魯大地沃野之上,一位扎根鄉土的“昆蟲新農人”,以創新與堅守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答卷。東阿縣青源家庭農場負責人張青,從農機服務起步,歷經土地流轉困境、成本攀升考驗,到探索出一條“農田提升—秸稈養驢—驢糞育蟲—蟲砂沃土”的生態循環農業新模式,不僅讓1200畝土地“長出”1800畝的效益,更以環保昆蟲技術破解農業污染難題,帶動鄉親就業增收。
“今年1月16日,中國昆蟲學會在我這個農場設立了專家服務站。中國昆蟲學會孟曉星秘書長在前年和去年來農場調研,今年第三次來授牌,這是對我們農場的巨大認可。”3月26日,在東阿縣青源家庭農場的辦公室里,今年53歲的張青拿著中國昆蟲學會授予的專家服務站牌子向記者介紹。
農機轟鳴20年:她把“種地難”變成“種地甜”
張青介紹,她的農業之路始于2003年,那時她購置了拖拉機,后來又添了收割機等農機設備,開始為鄉親們提供農機服務。看到鄉親們土地分散、耕種不便,她流轉了部分土地進行試驗種植。那時老公不在家,她一人耕種幾十畝地,慢慢鍛煉了能力、積累了經驗。
然而,土地合同到期時,她面臨著諸多困難,糧食價格漲幅不大,地租和人工成本卻不斷攀升,她一度想放棄種地。但參加職業農民培訓后,了解到國家對適度規模經營的認可,她重新燃起希望。此后,農場的農機設備不斷完善,流轉土地也越來越多。
2016年,張青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承包驢場。“我從小就知道驢糞、牛糞、羊糞能改良土壤,而且農場有秸稈,現在種地用有機肥越來越少,小時候的經驗起了作用。”張青說。她認為秸稈長期直接還田可能弊大于利,便開始嘗試通過養驢將秸稈轉化為驢糞,再用驢糞改良土壤。
花金龜的使命:吃掉萬噸糞,還你萬畝沃土
2018年,張青在山東農業大學技術教學課堂上,聽到一位教授說“世上本無垃圾,垃圾都是放錯地方的寶貝”。當時農村生活垃圾日益增多,這讓她印象深刻。
2021年12月7日,一個關于“昆蟲改變農業”的培訓班吸引了她。“課程8點半開始,12點結束,10點課間休息的時候,我就主動加了劉玉升教授的微信。”張青回憶道,課程結束后,她又和劉玉升教授進行了深入交流。12月9日,她又與劉玉升教授深度溝通,介紹了她的農場產業情況,劉玉升教授對農場非常認可,決定將畢生科研成果在農場落地。
2023年12月10日,張青和她老公同時被山東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農學院錄取。在考試的時候,為了避免停車不便耽誤考試時間,張青特意找了輛車把他們夫妻倆送到考場門口,讓司機自己去停車,這樣考試和秋收都沒耽誤。那位司機陪著他們考了兩天。最后張青跟司機半開玩笑地說:“哥哥,你是不是覺得我倆像神經病一樣,都這把年紀了還去上大學。”司機連忙說:“不不不,妹妹,你們的選擇非常正確。你們是真正的新農人,從你們身上我看到了希望。”
如今,農場、驢場和蟲場形成聯動,實現了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農場的秸稈養驢,驢的廢棄物養殖環保昆蟲,昆蟲的蟲砂改良土壤,蟲體為動物養殖提供高蛋白。“這樣一來,即使不依靠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獲取植物蛋白,通過昆蟲蛋白養殖,吸收效果會更好。”張青說,目前,農場1200畝地能達到1800畝地的產出效果。秸稈養驢、驢糞養蟲都有收入,蟲砂改良土壤既提高糧食品質,又為社會做了貢獻。
“我們把玉米秸稈、小麥秸稈和大豆秸稈都收集起來做青貯草料,讓驢一年四季都有吃的。驢拉的糞便發酵后養花金龜,這種蟲子富含高蛋白,實現了資源綜合利用。”農場合伙人張令雙說。
從一人富到萬人惠:青源農場的鄉村振興乘法
“未來不僅會利用農場的秸稈,還會收集周邊父老鄉親的秸稈作為飼料養殖。當達到一定規模后,環保昆蟲帶動養殖戶,現代農場的模式可以復制推廣,讓更多人受益,讓大家都能吃到小時候農家飯的味道。”張青眼神中對未來充滿無限期待。
今年74歲的農場工人夏玉英笑著告訴記者,她年齡大點兒也沒關系,一些不太費力氣的活兒都能干。農忙的時候,農場里忙,她在家里把飯做好了,往地里送。在這里干了好幾年,大家相處得都挺好,工錢年底也能結清。
“現在很多兄弟們在外打拼不易,如果他們帶著好項目回來,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會把改良好的土壤交回給兄弟爺們,讓他們種出好莊稼,讓他們也享受鄉村振興帶來的紅利。”張青堅定地說。
張青經營農場一直堅持學習、拼搏和沉淀,堅守信念。“小到為家人的健康,大到為國人端牢中國飯碗,裝上健康的中國糧。我相信只要每個新農人都做好自己的事,以點帶面,鄉村振興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張青說。東阿縣青源家庭農場在張青的帶領下,正以生態循環農業為引擎,向著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加速前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