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在湖南省人民醫院岳麓山院區急診三部歷經35天生死考驗的劉女士得知自己終于可以出院后,露出劫后余生的喜悅之情……
2月下旬,長沙35歲的劉女士開始出現高熱、頭痛、腰痛、腹瀉等癥狀。2月27日凌晨,劉女士病情加重,昏倒在地,被“120”緊急送至湖南省人民醫院岳麓山院區急診搶救室。
此時,她顏面部發紅、眼結膜充血,口腔黏膜也有大小不等的出血點;更為嚴重的是,頭部CT結果顯示“硬膜下出血”。好在出血量不多,暫時可以保守治療,但患者的血小板數值跌破了安全線!神經外科醫生會診認為,血小板這么低的情況下,隨時可能出血加重,需要手術治療。
▲頭部CT顯示:硬膜外血腫
▲頭部CT顯示:蛛網膜下腔出血
急診三部主任張興文查看患者后認為,暈厥倒地造成的頭部外傷不能解釋血小板下降如此嚴重,加上還有白細胞異常增高,于是仔細追問病史。
據劉女士的丈夫回憶:患者發病前5天曾回農村參加壽宴并暫住。結合其癥狀、體征和血常規改變,醫生立即想到流行性出血熱。果然,隨后的漢坦病毒抗體陽性報告印證了醫生的猜想——劉女士感染的正是兇險的流行性出血熱!
在急診三部ICU接受救治的過程中,劉女士因腦出血加重陷入昏迷,不得不插管。面對如此嚴峻的病情,ICU團隊不畏艱險,迎難而上,接連突破醫學禁區——神經外科和麻醉科團隊在血小板超低的極限條件下完成開顱手術,成功清除顱內血腫;ICU應用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及時治療急性腎衰,同時應對腦疝并發癥;生命體征相對穩定后,護理團隊開創性實施ICU家屬陪伴制度,讓劉女士的丈夫24小時守候在旁,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
▲在湖南省人民醫院岳麓山院區急診三部救治35天后,劉女士康復出院
當患者進入多尿期,日排尿量突破7000毫升的危急時刻,ICU護理團隊創新實施“精準滴灌”療法,在維持生命體征的同時,積極促進腎功能恢復。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救治中,患者共經歷6次多學科會診,3次重大搶救,輸注血液制品總計1.2萬毫升。治療過程更是充滿人性關懷,允許家屬陪伴并參與護理,極大緩解了患者的焦慮。意識清醒后,劉女士回憶道:“迷迷糊糊中,聽到孩子的說笑聲,就像在黑夜里見到了燈塔。”
“冬春季節,出現持續高熱、肌肉酸痛等癥狀,不能簡單當作感冒。尤其是生活在農村地區或者城鄉結合部、城市出租屋等衛生環境相對較差、有鼠類活動的場所,出現顏面部、頸部、胸部等部位發紅以及頭部、腰部、眼眶等部位疼痛(“三紅三痛”)的,更應警惕流行性出血熱的可能”,張興文主任表示,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漢坦病毒)的主要傳播源為鼠類等嚙齒動物。病毒通過宿主動物的血液、唾液、尿液、糞便等排出,導致人類感染。早診斷、早治療是應對這種急性傳染病的黃金法則。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人民醫院 梁輝 黎亦琪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Wx)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