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CBA官方公布的2024-25賽季國內球員最佳陣容引發熱議。一陣胡金秋、楊瀚森、曾凡博、孫銘徽、徐杰的組合看似星光熠熠,但仍有部分球迷對個別入選者提出質疑。從數據與球隊貢獻來看,一陣整體具備說服力,但二陣中的李弘權、余嘉豪、趙繼偉等人也展現了沖擊一陣的潛力。
一陣合理性:數據與戰績的雙重背書
胡金秋與楊瀚森的入選幾乎毫無爭議。前者以場均19.1分8.3籃板成為廣廈隊史第二冠的核心,后者則以16+10+3的全面數據包攬本土籃板王和聯賽蓋帽王,同時將青島連續兩年帶入季后賽,堪稱“現象級新秀”。孫銘徽和徐杰的后場組合同樣硬核:孫銘徽以9.5助攻和2.6搶斷坐穩本土助攻王與搶斷王,即便帶傷作戰仍展現頂級控場能力;徐杰則在廣東后場人員緊缺時扛起大旗,15.8分7.5助攻的數據創生涯新高。唯一引發討論的是曾凡博——14.7分4.7籃板的數據雖不算爆炸,但其1.5蓋帽的本土第二防守貢獻,以及北京第三的團隊戰績,為他增添了不少印象分。
二陣沖擊者:誰有資格挑戰一陣?
二陣中,李弘權與余嘉豪的競爭力尤為突出。李弘權以15.4分6.1籃板力壓王哲林成為上海本土得分王,其攻防兩端的穩定性甚至超過曾凡博;余嘉豪則以恐怖命中率坐鎮浙江內線,13.5分8籃板的效率不遜于一陣中鋒。此外,趙繼偉雖場均10.5分7.9助攻的數據略遜于孫銘徽,但其作為遼寧后場大腦的戰術價值不可忽視。若以“數據+戰績”綜合考量,李弘權或許是最接近擠掉曾凡博的候選人,而余嘉豪若身處更高曝光度的球隊,也有機會沖擊一陣。
爭議背后:評選標準的平衡難題
CBA最佳陣容的評選歷來需要權衡個人數據與團隊成績,一陣的選擇顯然更傾向于“核心價值”。例如,曾凡博的防守與北京第三的戰績成為關鍵砝碼,而李弘權雖數據亮眼,但上海僅排名靠后,可能成為其落選一陣的短板。同樣,余嘉豪的高效表現受限于浙江隊的整體成績,也可能影響評委決策。
總體而言,本賽季最佳一陣的評選基本符合預期,但二陣球員的強勢表現也為未來埋下懸念。隨著年輕球員的成長與聯賽競爭加劇,未來的最佳陣容爭奪或將更加激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