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明區消防救援支隊,有一對并肩作戰的雙胞胎兄弟——王逍、王棟,他們身著同樣的搶險救援服,堅守為人民赴湯蹈火的信念,在生態島上揮灑著青春熱血。
王逍,2001年10月出生,山東聊城人,現任崇明區新海消防救援站滅火救援一班副班長,先后榮獲嘉獎2次,在2024年支隊預提班長培訓班中獲評“優秀學員”。
王棟,2001年10月出生,山東聊城人,現任崇明區新海消防救援站滅火救援二班副班長,先后榮獲嘉獎2次。
“成為消防員,是我們兄弟倆從小的夢想。” 王逍和王棟在網上看到上海市消防救援總隊招錄消防員的消息,便雙雙報了名。最終,他們通過層層篩選,來到崇明區消防救援支隊,成為了并肩作戰的“戰友”。
2022年4月25日凌晨4時12分許,一陣急促的警鈴聲響起,驚醒了睡夢中的王逍、王棟。兄弟倆來不及多想,如離弦之箭迅速沖向自己的崗位。隨著消防車抵達轄區內一家飼料加工廠的火災現場,只見房屋屋頂已被燒穿,滾滾濃煙直沖云霄,煙霧深處還有火光若隱若現,現場情況十分危急。
為快速控制火勢,指揮員帶領由王逍、王棟組成的攻堅組深入火場內攻,打擊著火點。由于廠房內部煙霧彌漫,能見度極低,加之高溫難耐,攻堅組的進展并不順利。面對如此艱巨且危險的任務,兄弟倆沒有絲毫退縮,利用水槍交替掩護前進,經過近30分鐘的搜索和內攻,著火點最終被撲滅。
待王逍、王棟撤出時,他們背上的空氣呼吸器發出了警報聲,兄弟倆立刻更換鋼瓶,隨即再次沖入火場加入戰斗。通過大家合力破拆排煙和圍堵火勢,室內明火逐漸熄滅,但堆放的大量稻草仍在陰燃,滅火救援演變成了一場“持久戰”。
最終,在長達12個小時的滅火戰斗中,王逍、王棟先后4次更換鋼瓶深入火場,以頑強的戰斗意志堅守在救援一線。
進入消防救援隊伍,對于王逍、王棟來說,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轉變。
剛入職的兩人,高高瘦瘦的,在體能方面并不突出。為了提升耐力,王逍、王棟兄弟倆主動自我加壓,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凜冽,5公里長跑從不間斷。經過長期的堅持,他們的長跑成績迅速提升,成為隊伍前列。
訓練場上,兄弟倆對自己近乎“苛刻”。每日在完成高強度技能訓練后,還會利用休息時間“開小灶”,纏著老隊員請教百米鋪設水帶、六米拉梯、掛鉤梯等業務動作要領,認真記錄并反復練習。憑借這股子拼勁,兄弟倆入隊第二年便嶄露頭角,迅速成長為訓練尖兵,且因成績出眾,第四年就被提拔為副班長,王逍還在2024年支隊預提班長培訓班中獲評“優秀學員”。
因血脈相連,兩人的合作也尤為出色。在今年支隊春運會“手抬泵出水操”項目中,兄弟倆齊心協力、配合默契,取得預賽第一的好成績。此外,兄弟倆還曾在支隊大練兵會操中取得集體項目“樓層一號操”第一名、“槍炮協同操”第一名和“架設15米金屬拉梯”第二名、隊列會操第三名的好成績。他們不僅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也詮釋了對消防事業的堅守和熱愛。
守護一方平安,服務廣大群眾。2022年,新海消防救援站成立了“火焰藍志愿服務隊”,王逍、王棟第一時間加入,跟隨隊伍在轄區開展消防培訓、理發、量血壓、打掃衛生、照顧老人等為民服務活動。
但是,第一次走訪獨居老人時,兄弟倆就遇上了大麻煩——他們聽不懂崇明方言,無法與老人進行正常交流,這讓兩人情緒低落。后來,經過救援站老隊員的開導和“支招”,兩人私下里常常主動向本地群眾學習方言,大膽交流,通過多練、多聽、多熟悉,逐漸克服了語言這道難關。如今,兩人已基本能聽懂老人的訴求,交流起來得心應手。
2023年底,新海消防救援站“火焰藍志愿服務隊”建立“幫扶結對機制”。王逍、王棟聽到消息后,選擇了一位獨居且行動不便的老爺爺作為結對對象。每次休假時,兄弟倆總會帶上慰問品去看望老爺爺,幫他洗衣物、打掃衛生,和老人拉家常。老爺爺每次見兄弟倆來,都要抓一把糖塞到兩人手中:“你們要是我孫子就好了。”兄弟倆同聲回答:“您就把我們當成您的孫子吧。”
在英雄輩出的消防隊伍中,王逍、王棟這對雙胞胎兄弟的故事,或許只是萬千星火中的一簇微光,但這對“火焰藍雙子星”正以血脈相連的默契、生死與共的擔當,守護一方百姓。當警鈴劃破長空,兩襲同樣挺拔的藍色身影,總會以堅定的戰斗姿態,在崇明續寫著新時代"火焰藍"的青春史詩。
資料:崇明消防
編輯:陸海華
責編:李琳、陸海華
給我點贊和推薦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