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種瓜點豆。隨著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進入一年中農事最繁忙的時節。
儲備農資、旋耕翻地、播種施肥、覆膜培土……時下,行走在畢節的山山水水間,春耕生產的忙碌場景隨處可見。
3月3日,村民在大方縣黃泥塘鎮早熟糯玉米種植基地播種。(陳曦 攝)
田間地頭上,農人們懷揣著對新一年的憧憬,爭分奪秒地搶抓農時翻地播種;溫室大棚里,平整土地、接茬種植的場面熱火朝天;平疇沃野間,每一寸希望的土地都被喚醒,一樁樁、一件件農事有序開展,共同勾勒出一幅活力滿滿的“春日農事圖”。
吹響“集結號”農業生產勁頭足
前不久才降下一場春雪,隨著天氣轉晴、氣溫回升,威寧自治縣麻乍鎮巖格村魔芋種植大戶馬敏龍又開始忙活起來。
開溝、放魔芋種、施糞、覆土……3月20日,在馬敏龍家屋后的坡耕地上,大家分工明確地栽種魔芋。種魔芋這段時間,親戚、鄰居互相幫忙,馬敏龍忙前忙后地張羅著。
“去年魔芋賣了兩萬多塊錢,今年的才開始種,爭取這個周之內種完。”馬敏龍說,魔芋種完后,他打算在魔芋地里套種玉米,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資源,多增加一份收入。
步入金沙縣禹謨鎮新寨村,這里的整地工作正十分火熱地開展。只見農人們手中鐮刀上下翻飛,割掉田里殘留的農作物根莖,為即將栽種的新一季作物騰出空間。
不遠處,小型耕地機發出“突突突”的轟鳴聲,靈巧的犁鏵在土地上奮力耕耘,不一會兒,田野就被平整得煥然一新。
“我們村主要經濟作物是高粱,眼下天氣好,土壤墑情也給力,我們就動員群眾趕緊種,為豐產打牢基礎。”新寨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波說,在種植過程中,鎮農業服務中心還派出技術人員,對有機肥及農藥的使用等進行培訓,確保高粱示范基地優質高產。
薄薄晨霧中,黔西市錦星鎮的高山梯田開始蘇醒。蓄滿水的梯田宛如一個個半月,站在高處俯瞰,美不勝收。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可不敢閑著,不然這么多田,就要誤農時嘍!”種稻大戶廖志鵬守在自家稻田旁,指揮工人用旋耕機翻耕。陽光照在一片片水田上,泛起點點波光。
縱觀全市上下,從黔山之巔到赤水河畔,從崎嶇山巒到沃野壩區,全面吹響了春耕生產的“集結號”。農人們俯身耕耘,每一個忙碌的瞬間,都承載著質樸而熾熱的豐收盼望。
3月3日,村民在大方縣黃泥塘鎮烤煙種植基地勞作。(陳曦 攝)
用上高科技春耕跑出“加速度”
增產增收,技術是關鍵。在春耕生產一線,農業科技引擎正積蓄動能,為農業生產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3月23日,在威寧自治縣貴州江楠育苗中心智能化育苗大棚內,綠意盎然的菜苗整齊排列,務工群眾熟練地操作著各式各樣的自動化機械。
“目前,我們中心又接到了五百多萬株的育苗訂單,正在加緊組織工人播種。”育苗中心負責人嚴天飛介紹,為了保障春耕生產的有序開展,育苗基地加班加點干。
走進育苗大棚,配備的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數字化溫濕度調控系統、自動化播種機等機械一目了然,遍布四處的傳感器讓育苗溫室大棚“耳聰目明”,務工群眾僅需簡單操縱遙控,即可實現精準水肥管控。
在這里,育苗變成了一項充滿科技感的工作——擺盤、撒土、澆水、撒種、蓋土,每一項流程都嚴謹精密,且全程可控。
“操作很簡單,熟練了還能節省勞力!”務工群眾李正美在育苗中心工作多年,月收入穩定在4000元左右,成為“顧家增收兩不誤”的典型代表。
“快看,行距非常標準!”近日,在黔西市金碧鎮示范現場,由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研發的新型玉米精量播種機正在田間忙碌作業。
這些機具通過差異化設計,可分別適應緩坡地、梯田及邊角地等典型山地場景的播種需求,即使在地形傾斜、機具起伏振動作業的條件下,依然能保證不掉種、不漏播,播種深度一致。
實測數據顯示,這種新型播種機與傳統人工播種相比,作業效率可提升10倍,每畝可節約種子用量20%以上。
“嗡嗡嗡……”3月25日,在大方縣馬場鎮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基地,伴隨著陣陣旋翼轉動聲,一架植保無人機在技術人員的操控下騰空而起,將霧化的農藥均勻噴灑在田間。
“我們的無人機載重90斤,單次飛行能覆蓋20畝地。”小小植保(貴州)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袁松介紹,利用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藥、農肥,解決了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且具有速度快、效率高、規模化等特點。
旋耕機、播種機、植保機……各類現代化農機裝備馳騁在田野上,從播種、施肥到噴藥、收獲,能夠實現全流程自動化。農業機械與科技融合發展,為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為推進農業現代化寫下生動注腳。
3月23日,農技人員在黔西市水西街道石園社區操作農業植保無人機灑藥。(畢節圖片庫發 龍遠梅 攝)
打出“組合拳”糧食穩產有保障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畢節市始終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工作,以春耕生產為有利時機,聚焦關鍵重點,早部署、早謀劃,早落實,全力打好糧油生產“第一仗”。
早在新年伊始,市級層面就制定印發了《畢節市2025年春耕生產工作方案》《關于下達2025年糧油生產目標任務的通知》等,將糧食播種1130萬畝,產量246.8萬噸生產任務分解到各縣(市、區)。各縣(市、區)制定相應工作方案,將生產任務進一步細化分解落實到鄉、到村組、到地塊,為夏季糧油豐產打下了基礎。
同時,市級層面和各縣(市、區)圍繞春耕生產各類物資需求,統籌整合項目資金,積極采購種子、肥料、農藥、農膜等生產物資,并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加密執法檢查頻次,全力保障農資市場供應穩定。截至目前,全市共儲備化肥41.50萬噸,農藥88.31噸,農膜4997.82噸;出動執法人員1747人次,立案22件。
良種良法是提升糧食單產的關鍵。在春耕生產中,畢節市重點圍繞玉米、馬鈴薯、大豆等糧食作物,按照統一品種、統一播期、統一密度、統一施肥、統一防控、統一收獲“六統一”方式,打造一批“百畝田、千畝方、萬畝片”和示范點,引領帶動糧食作物大面積均衡增產。
“鐵牛”歡唱鬧春耕。在每年的春耕生產中,農機都是農民朋友的好幫手。為確保農機在春耕生產中調得出、用得上,全市各地農業部門均在前期指導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對拖拉機、插秧機、農用無人機等農機具進行保養和維修,確保農業機械運行狀態良好。
3月15日,村民在威寧自治縣小海鎮小張關村操作農機勞作。(李華 攝 )
此外,統籌種子、農技、植保、土肥等方面專家,市級層面組建8個調研指導組,適時深入田間地頭指導地塊規劃、品種選擇、技術落實、示范點打造等重點工作,幫助協調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春耕生產單產提升關鍵技術落地落實。
和著春的鼓點,田野處處盈滿希望。一項項實實在在的舉措,一筆筆真金白銀的投入,一個個抓點帶面的示范,牢牢兜住了畢節糧食豐產豐收的基本盤。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一粒種子落入土壤,等待它的是風雨、陽光、時間的錘煉,但最終,它會破土而出,迎風生長!
來源:畢節日報社融媒體中心作者:韓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