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給人民日報的后臺留言,說自己在電商平臺網購的多款預包裝寫著“原切肉”的羊肉和牛肉在買回來以后,發現煮熟后吃起來感覺味道不太對,但問過電商平臺的客服人員回應是正常情況,沒有任何問題,但網友覺得這里面肯定有問題,希望人民日報的記者可以跟進一下。
帶著網友的求助,人民日報有記者分別在幾個不同的電商平臺,下單購買了不同公司不同品牌的羊肉和牛肉。到手以后,發現這些預包裝的羊肉和牛肉在包裝上基本沒有統計的標識,有的寫著原切肉,就是剛切下來就真空包裝的新鮮肉,有的就簡單地寫著羊肉,牛肉。的確如網友所說,單單從表面上完全看不出來有什么不一樣。
為了驗證這些網購的預包裝的羊肉和牛肉到底有沒有問題,于是記者把這12種不同的預包裝肉送到了上海權威的檢測機構做檢測,經過半個月的時間,12份詳細的檢測報告送到了記者的手上。經過詳細的對比分析,在12種預包裝肉里面竟然有7種含有食品添加劑,還有兩種含有其他化學物質超標。而按照相關的規定,只要是原切肉都不允許添加食品添加劑。很明顯只有5種達標。但大家也可以看到里面的比例簡直高的有點離譜了啊。
據報道,這些食品添加劑的主要成分為焦磷酸鹽和焦磷酸鈉,這兩種物質對于人的身體健康有害,長期食用會導致出問題,而商家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讓這些不確定是不是原切的羊肉和牛肉,看起來色彩更新鮮,但實際上未必是新鮮肉。這樣的實測結果,讓人民日報的記者有有點吃驚啊!于是,就這個問題,記者詢問了多家不同電商平臺的客服,反饋商家提供的原切預包裝肉存在食品添加劑的問題,違反了相關的食品安全規定。但得到了幾種截然不同的反饋。
電商A:表示會加強平臺的監管力度,已經把情況反饋給商家。
電商B:要求記者提供完全的權威的檢測報告,才能進一步處理,否則有點難。
電商C:如果覺得有問題的話,可以聯系商家進行退款處理。
由此可見,電商平臺對于這些進駐的商家的產品在針對預包裝肉是否添加食品添加劑的問題,其實并不嚴格,但這些被檢測出來的羊肉和牛肉卻敢標注著自己的是原切肉,但12款里面有7款都是有問題,這足以證明了其他沒有被買回來做檢測,也很大可能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啊!
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真的是已經是刻不容緩了啊。盡管此前我們媒體報道,有統計指出,我們在2024年的食品安全的合格率超過99%以上,但同樣每年的3.15也暴露出來了不少的食品問題,而這些問題有一個特點,都是通過媒體調查去曝光出來的啊!合格率高固然是好事,但檢測的范圍應該要更廣,數量更多才行,也應該應檢盡檢,畢竟抽檢實際上就處于比較被動了啊。對此。大家又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