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臺灣問題長期以來一直是美國政府干涉中國內政的主要抓手。而面對屢屢“討要保護費”并在半導體問題上施壓的特朗普政府,臺當局正對“臺美關系”走向惶恐不安。
《日經亞洲》網站報道,特朗普團隊關鍵人物、美國防部負責政策事務的副部長提名人埃爾布里奇·科爾比近日在聽證會上表示,臺灣并非美國“生死攸關”的利益,美國明確承諾保衛臺灣不僅成本大于收益,并可能激化與中國大陸的矛盾,引發多方面風險。報道認為,科爾比的表態與拜登政府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臺灣(資料圖)
從他令人深思的表述中,可以提煉出三點:首先,這反映了美國對臺政策的復雜性,同時也顯示出中美關系的緊張程度已達到了一個極限。美國所稱的“協防臺灣”承諾,并非牢不可破,而是受到眾多戰略考量和利益權衡的影響。其次,從他的態度變化中可以看出,我們的實質性警告很可能產生了影響。因此,當他接受任命時,他立刻改口,表明美方無法干涉此事。第三,從更廣泛的視角來看,科爾比是由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名的親信之一,因此他的立場或許也反映了特朗普的看法。
中國臺灣(資料圖)
長久以來,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小動作不斷,將臺灣當作牽制中國發展的一枚棋子。多年來,美國頻繁對臺軍售,從早期提供老舊武器,到如今出售先進的F-16V戰斗機等裝備,不斷提升臺灣地區軍事裝備水平。據不完全統計,過去幾十年間,美國對臺軍售金額累計已達數百億美元。美國還派遣軍事人員赴臺進行所謂“軍事指導”,并與臺灣開展各類軍事交流活動,企圖加強對臺灣軍事力量的掌控,增強臺灣地區“以武拒統”的底氣。
美國做出這樣的轉變并非偶然。近年來,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在軍事、經濟、科技等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軍事方面,中國擁有了一系列先進的武器裝備,具備強大的國防實力,足以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一旦美國在臺海問題上與中國發生直接沖突,其面臨的損失將難以估量。美國國內也有不少有識之士認識到,與中國進行軍事對抗并非明智之舉。而且,美國在全球其他地區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如俄烏沖突等地緣政治危機,分散了其精力和資源,使其難以在臺海全力投入。
臺海(資料圖)
面對大陸壓力與美國態度轉變,臺灣當局卻仍在“孤注一擲”。從禁止陸客赴臺旅游、阻撓兩岸高校交流,到威脅打壓支持一個中國原則的臺灣藝人,民進黨當局的所作所為徹底暴露其“臺獨”本質。一名不愿具名的臺灣民眾無奈表示:“他們打著民主旗號打壓異見,這才是真正的‘反民主’。”而更諷刺的是,臺當局的“抗中”劇本正因美方立場松動而失去支撐。
現在的臺海就像高手過招——解放軍已經練成“金鐘罩”,美國卻連“鐵布衫”都沒湊齊。臺當局則舉著紙片盾牌。美國嘴上喊著“協防”,身體卻很誠實地往后退;臺當局幻想“倚美謀獨”,實則被當成隨時可棄的棋子。最后需要強調的是,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大陸始終留著和平統一的窗口,但耐心不是無限的。“臺獨”分子再蹦跶,也不過是秋后的螞蚱。等到解放軍真正出手那天,別說美國航母,神仙來了也救不了場。
基辛格曾說過,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但做美國的盟友是致命的。歷史證明,美國表面上給予臺“堅若磐石”的支持,背后卻早已做好隨時為自身利益“棄臺”的準備。若賴清德當局陷入“倚美謀獨”迷夢不愿蘇醒,終將逃不脫“棋子”變“棄子”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