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子怡
編輯 | 袁斯來
時下,“具身智能”絕對是最熱概念。
剛結束不久的AWE2025(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不少企業都展示了其跟具身智能相關的產品。
追覓推出了雙機械臂空調,能實現126°廣角送風;方太的ACS 2.0全景自動烹飪系統也長出機械臂,可以協同廚電產品,在無人狀態下實現明火烹飪。
“機械臂”還只是第一步。在具身智能技術的加持下,傳統家電企業要做機器人,做機器人的科技企業進軍家電業。
前不久,海爾智家旗下海爾兄弟機器人科技(青島)有限公司與星動紀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計劃共同推出基于智慧家庭場景的服務機器人。
追覓則在AWE展會上宣布進軍智能大家電賽道,并發布空調、電冰箱、洗衣機、全系智能廚電等多款產品。
不止如此,也有消費電子企業要入局具身智能。界面新聞報道稱,安克創新確定了機器人演進戰略,目前將利用現有團隊和技術進行掃地機器人等本體的開發,并計劃針對機器狗和人形機器人等開啟大規模的招人計劃。
宇樹爆火之后,公司們匆匆入局。但仔細拆分,會發現他們對究竟要做什么形態的產品,多是語焉不詳。
長出“機械臂”幾乎已成為2025年掃地機器人的標配,做人形機器人也成為家電巨頭們一致的努力方向。
這不是公司們第一次跟風,也不會是最后一次?!熬呱碇悄堋备拍羁倳羞^氣的一天,在那之前,能做出真正意義上人形機器人的家電公司,可能很難出現。
01 技術進步還是創新冗余
毫無疑問,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在今年春晚一舞大大推動了產業熱潮,繼大模型后,具身智能被認為是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中的重點方向。
具身智能是個相對寬泛的概念,它指的讓人工智能擁有物理實體,能夠像人類一樣用身體去感知世界,在與環境的互動學習中成長。
具備具身智能能力的機器人可以通過視覺、觸覺等傳感器感知周圍環境,靈活調整動作,完成更精細的操作,而不是像傳統工業機器人那樣只能按照預設程序重復機械動作。
“掃地機器人本身已具備基本的具身智能能力,它既需要感知環境、識別待處理目標(垃圾和雜物),也要規劃自身的移動和對處理目標的操作。掃地機器人和人形機器人的基本功能框架相似,主要區別在于場景及任務復雜度不同。掃地機器人同樣是具身智能的載體?!币晃粰C器人行業從業人士告訴硬氪。
對于掃地機器人企業而言,開發具備具身智能能力的產品有天然的優勢和入口。
追覓在發布會上,推出了全球首款配備配件倉且能自主使用清潔工具的仿生多關節機械手掃地機器人。這款機器人不僅具備自主決策的“智慧中樞”,其搭載的仿生機械手還擁有5個自由度和33cm的伸展距離,精準抓取500g以內的物體。
具體來看,5個自由度,相當于人的「肩膀、胳膊肘、手腕和手指」這四個核心關節,能夠在面對家具場景時,像人手一樣自由轉動。而伸展距離達到30cm,相當于成年人臂長的一半;可夾取物品寬度約6cm,接近于易拉罐的寬度;可夾取物品重量,最多達到了400g。
載有機械臂的掃地機器人確實能夠在提升清潔力的同時拓寬使用場景,但是行業的跟進也相當迅速。
石頭科技也于近期公布了其具身智能方案。其G30S掃地機器人搭載的5軸折疊仿生機械手,能在清掃過程中自動識別并拾取襪子、數據線等障礙物。云跡科技UP機器人則通過“工具艙”分時復用系統,“一機多能”,實現在配送、清掃等場景間無縫切換。
從業人士告訴硬氪:“由于機器人產業近些年的快速發展,機械臂研發的門檻已經降低許多,大量關鍵技術已有相對成熟的解決方案,哪怕是相對更復雜的六自由度機械臂,也已經是非常普遍的商業產品。已經不需要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從頭開始研發。”
機械臂技術的成熟間接加劇了掃地機器人行業的“內卷”。在一些測評帶有機械手掃地機器人的視頻里,有網友認為“拾取襪子、撿拾垃圾”的功能略微雞肋,是“漲價”的噱頭。
開源證券則判斷稱,(掃地機器人)機械手臂可以持續進化,預計發展到第二個階段后,伴隨硬件優化、AI技術的發展和算法持續積累,可以實現諸如輔助越障、上下樓等功能,且歸位物品的種類也會進一步提升至重量和體積更大的物體,例如玩具、足球和小板凳等。第三個階段可能可以進化為家庭服務機器人形態,實現疊衣服、切菜等更為多元的功能。
02 劍指家庭服務機器人
掃地機配備機械手,只是掃地機器人在具身智能應用場景的第一步,也是不得不邁出的一步。
對于掃地機器人企業而言,行業在經歷“跑馬圈地”后,已經進入技術微創新時代,營銷費用連年增長之下,企業利潤受到不少影響。
科沃斯和石頭科技的都有下滑趨勢。
前者去年第三季度營收利潤下降,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69.21%,僅為603.88萬元;后者營收仍在上漲,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43.4%,至3.51億元。兩家的銷售費用占營收比重則都逐漸走高,都占營收比重超20%。
上述機器人行業從業人士認為:“現階段,掃地機器人企業各家之間沒有特別明顯的技術代差,為了提升消費者的購物欲望,在技術上卷的很厲害,已經有點為了創新而創新,為了制造差異點而制造差異點的狀態。”
IDC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智能掃地機器人市場2024年全年出貨2060.3萬臺,同比增長11.2%。其中第四季度全球掃地機器人市場出貨591.8萬臺,同比增長7.8%,增速較前三季度放緩。
全球智能掃地機器人市場增長的放緩,都迫使掃地機器人企業要么找到業務的新增量,要么開發新的業務方向。由機械手延伸而至的家庭服務機器人場景,顯然是掃地機器人企業看好的新增量。
家電企業同樣如此。早已進入技術“微創新”階段的家電企業們,向來是新技術的熱烈擁躉,甭管所謂的“智能化”能落地多少,跟上潮流是必須。
前不久,美的首次公開其人形機器人整機,并宣布成立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在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減速機、傳感器、控制器等方面取得較好的研究進展。
公開資料顯示,美的人形機器人可以完成握手、跳舞、“比心”、遞水、開瓶蓋、打螺絲等多種動作,也能聽懂語音指令與人互動,并按照指令去完成相應操作。
美的是從工業機器人切回到消費級場景,其曾在2017年收購了全球四大工業機器人企業之一的庫卡,具備研發人形機器人的資金和場景優勢。
話雖如此,工業機器人造價不菲,僅是機械臂等產品單價已要數十萬元起步。而庫卡的工業機器人視負載性能不同,價格也要數萬美元起步。
宇樹科技的機器人產品能夠引起外界熱烈反響,重要原因是在于其價格已經夠下探到萬元級。事實上,人形機器人倘若真的想走入尋常百姓家,價格肯定是繞不開的要素。
家電行業另一巨頭海爾除了跟星動紀元合作開發家庭服務機器人之外,又在今年2月成為國內工業機器人龍新時達的控股股東。
目前來看,參與到具身智能行業的企業或許會越來越多,巨頭、創客和新興企業都將在此角力,是否真的會誕生劃時代的機器人產品尚不可知,不過技術層面的軍備競賽暫時不是壞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