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圖片來源: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提供
人工智能不僅是未來經濟競爭的焦點,更是未來生產活動的賦能工具。如何讓成都的人工智能更“強大”、讓生物醫藥更“聰明”,推動更多“成都造”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4月2日,“人工智能賦能生物醫藥產業創新供需對接活動”在成都舉行。本次活動圍繞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生物醫藥的應用場景和技術路線開展供需對接交流,挖掘人工智能在生物醫藥領域潛在應用場景,50余家供方和需方企業參會。
活動現場,先導藥物分享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藥發現中的應用;邁克生物、科倫藥業等企業作為需方企業代表,提出了人工智能在生物醫藥企業的“產品研發創新、智能制造與供應鏈優化、精準營銷服務”全流程核心環節的具體應用場景需求;騰訊云、長譽信息等人工智能企業代表作為供方代表,現場回應企業需求并展示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成果和解決方案。
在互動交流環節,與會的生物醫藥企業現場提交了20余項AI應用場景需求,涵蓋靶點篩選、模型設計、知識庫建立、智能制造等領域。“根據今天收集的信息,我們將持續舉辦AI技術培訓會、場景對接會對接活動,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的應用落地。”成都市產業數字化促進會相關負責人在現場介紹,今年促進會還將推動建立“AI生物醫藥創新生態聯盟”,重點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對接優質服務商,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數字化服務。
據了解,2024年成都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元,相關企業突破千家,實現“雙千突破”。建成大型算力中心9個,算力規模8700P;8個大模型通過國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8款具身智能機器人公開發布;獲批建設全國首批數據標注基地。人工智能產業先后入選省戰新產業集群、先進制造業集群和產業新賽道,綜合實力排名西部第一。生物醫藥產業方面,成都已成為國家重要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重點打造了大輸液、血液制品、抗體藥、核醫療、疫苗、中醫藥、高端醫療器械等優勢賽道和特色賽道,醫藥制造業規模居全國第4。培育了4戶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上市企業數量居中西部第1;建成300余個創新平臺,平臺齊全度名列全國前茅,2024年獲批上市“成都造”1類新藥6個,居國內領先地位。
據悉,本次活動旨在搭建多方供需精準對接合作的平臺,推動技術供給與市場需求的高效對接,加速人工智能產業與生物醫藥產業深度融合,相互賦能。成都還將持續通過常態化舉辦“人工智能+”產業供需對接活動,促進供需雙方精準對接、推動場景應用需求深度挖掘,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