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車比加速更重要!華為AEB碾壓式領先,揭穿“偽智駕”遮羞布, 誰在拿生命當營銷籌碼?
小米su7安徽高速事故爆燃和三人遇難事件,引起網民對安全和智能駕駛的熱烈討論,觀點越辯越明,但是我們也要避免被帶歪節奏。就像上一次高鐵事故,害了高鐵建設;我們決不能因為一次小米汽車事故,就影響中國智能駕駛快速發展的勢頭。
一、安全為本,剎車性能才是車企的終極較量場,AEB是這個競賽的試金石。
在新能源汽車一些企業“零百加速”內卷的今天,真正的技術高地其實是主動安全領域。華為AEB早已經證明了智能安全技術的價值,全網避免潛在碰撞幾十萬次了。
因為AEB在實際應用中的杰出表現,華為也成為國家AEB標準起草單位。反觀某些車企,仍在用“加速3秒內破百”掩蓋AEB僅支持30-40km/h剎停的短板。
問界M9因AEB性能卓越,據分析保費低于同級競品30%,證明安全技術可直接轉化為商業優勢。
車企應公示AEB場景覆蓋率,通過權威認證,而非僅用“實驗室數據”誤導消費者。
另外,要強化百公里時速剎停的問題,作為一個強制標準。并狠狠打擊電車高速或者城市快速路超速50%問題。加速和速度,在電動時代是廉價和低門檻技術,不值一提。
二、智能駕駛的虛假宣傳不亞于謀殺,必須嚴懲不貸,重拳治亂。
比如當某車企將L2級低階輔助駕駛包裝成高級自動駕駛就很誤導,甚至非常垃圾的智能駕駛表現、只是某些時候能通過的場景列為自己可以宣傳的誤導,這已不僅是營銷問題,而是對生命的漠視。
部分企業宣稱“零接管”,卻在用戶協議用小字注明各種類似靜物就無法識別的問題,利用信息差構建安全幻覺。 有企業事故后車企常以“駕駛員未接管”推諉,卻回避系統預警機制的設計缺陷,如預警到接管時間僅給2秒,遠低于人類平均反應3.5秒,這都是要改進的。
一方面車企需通過考試、模擬演練等方式確保用戶理解系統邊界,另一方面最好是車企要通過強制認證,類似空調能效一樣標注安全等級。
三,L3是智能駕駛分水嶺,要淘汰“百元機智駕”,還消費者一個明白。
當前智駕市場魚龍混雜:華為ADS 3.0可實現130km/h AEB剎停,而某些品牌L2系統連車道保持都頻繁失效,卻同標“智能駕駛”。這種亂象必須通過認證體系終結。 余總這個話,含金量越來越高。
快速完成法規法規,按場景覆蓋率(如靜態障礙識別、雨霧性能)頒發L3+證書,未達標者禁止使用“高階智駕”宣傳。
車企需每季度提交智駕系統真實路測數據,如異形障礙識別率、接管頻次等,供監管部門公開比對。 讓靠采購方案拼湊的“PPT智駕”企業將加速出局。這就如同山寨機也叫智能機,百元機也叫智能機,天差地別的。
總體上,沒有安全保底的彎道超車,只有血淚教訓,最終都是讓消費者付出極端代價。
汽車發展史上,ABS、安全帶等,每一項安全技術的普及都伴隨慘痛代價。今天的智駕革命,絕不能重蹈覆轍。一方面我們要鼓勵類似華為這類技術企業創新用AEB定義行業標桿,推出高階智能駕駛技術;另一方面更需警惕那些將“實驗室神話”包裝成“現實安全”的投機者。唯有技術透明、監管鐵腕、用戶清醒,才能讓智能駕駛和AEB真正成為生命的守護者,而非資本的犧牲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