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一場突如其來的7.9級地震打破了緬甸北部的寧靜,震中位于北緯21.85度,東經95.95度,震源深度30千米。這場強震不僅讓緬甸當地民眾陷入恐慌,更讓與之接壤的中國云南省瑞麗市震感強烈。
地震來襲,瑞麗市民經歷驚魂一刻
14時20分,地震波以極快的速度向四周擴散。
僅僅幾分鐘后,瑞麗市民葉先生正在公司取東西準備上車,突然發現車輛劇烈搖晃。
起初他以為是錯覺,但隨后地面明顯震動,周圍建筑物開始晃動,他才意識到——地震了!
他回憶道:“震感越來越強,我趕緊往外跑,街上的人都在逃。”
他拍攝的視頻顯示,位于市中心的財富廣場一棟數十層高樓外墻磚石不斷剝落,樓頂的蓄水箱破裂,水流如瀑布般傾瀉而下。
現場一片混亂,有人高喊“回家!回家!”,而更多人則四散奔逃,尋找安全地帶。
建筑質量再引爭議
不少網友質疑:“為什么高樓外墻會大面積脫落?是否符合抗震標準?”
有人指出,類似的情況在過往地震中并不罕見,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時,部分建筑因結構問題嚴重損毀。
但也有網友認為,強震之下,任何建筑都難以完全抵御沖擊,關鍵是人員疏散是否及時。
對比歷史地震,此次震感為何如此強烈?
此次緬甸地震的震級高達7.9級,與2015年尼泊爾地震(7.8級)相當。
不同的是,尼泊爾地震導致大量古建筑倒塌,而此次地震的影響更多體現在現代高層建筑上。
專家分析,震源較淺(30千米)可能是導致震感強烈的主要原因,加上瑞麗距離震中較近,因此市民感受格外明顯。
截至發稿,緬甸方面尚未公布詳細傷亡數據,但當地通訊一度中斷,救援工作正在緊張進行。
瑞麗市暫無人員傷亡報告,但部分建筑受損,市民被建議暫時避開高層建筑,在開闊地帶避險。
葉先生說:“現在大家都不敢回家,只能在外面等著。”
我們是否該重新思考防震減災?
這場地震再次提醒我們,自然災害面前,人類的脆弱暴露無遺。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否從每一次災難中吸取教訓?建筑安全、應急演練、公眾意識……這些環節是否真的做到位了?或許,答案需要我們每個人去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