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航母自二戰起就無敵了?其實不是。二戰結束,海軍邁進導彈時代。七八十年代,海軍面對導彈那叫一個被動,就像現在坦克面對民用無人機,哪怕有主動防御系統,也難招架,簡直就是 “鐵棺材”。當時的航母也不好過,“航母無用論” 就此冒頭。
形勢啥時候變的呢?宙斯盾系統研發成功后,從80年代初開始,美國航母裝備了宙斯盾和標準導彈,這才站穩腳跟。在此之前,美國航母戰斗群根本扛不住蘇聯水面艦艇、潛艇和航空兵的導彈攻擊。不光美國面對蘇聯壓力大,在我國052C型驅逐艦服役前,面對來自臺灣地區的防空壓力,也倍感棘手。當時導彈路線太猛,美國幾乎把科技研發重點全押在防空和防空導彈上了。
如今為啥覺得航母戰斗群無敵呢?有這幾個關鍵因素:
航母戰斗群的隱匿性和機動性很厲害,能悄悄出現在某片海域發動突襲,就像海上移動機場,幾天能奔襲數千海里,跟古代騎兵似的,靈活得很。可一旦被發現,那就危險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用天波探測技術,能把美軍航母位置定位在誤差不超幾百公里的范圍,這都在導彈打擊射程內了。
當時還有新聞說,蘇聯飛行員想在美軍航母上降落,結果失誤墜海。現在,中美衛星網和各種偵察手段盯著,航母根本藏不住。美國航母戰斗群想不被發現就突破到中國大陸附近,連第一島鏈都難過去。咱東風- 26導彈射程幾千公里,只要敵方進入射程又藏不住,咱就有機會打。這也是美國在南海問題上頭疼的原因,模擬推演結果都不理想,一開戰,雙方艦隊都到不了近距離交鋒的時候,美軍航母進南海就會被發現,然后被各種攔截攻擊。
以前航母防空能力弱,相控陣雷達出現后,防空能力大幅提升。以前防空圈半徑才幾十公里,短短幾年就拓展到數千公里。這就是90年代航母稱霸海洋的原因,不好發現,就算發現了,敵方也難靠近。現在,我國探測范圍和反艦導彈射程從幾百公里提升到幾千公里,不用靠近敵方,在陸地就能發動攻擊。
對美國來說,航母厲害的打擊手段是艦載機隊。打普通國家的軍艦、貨輪和港口,美軍艦載機確實威力大。但要是對手也有完整防空體系、航母戰斗群,還有海基相控陣雷達系統、區域防空導彈和艦載機編隊,美軍艦載機編隊能不能突破防線就得打個問號了。要是能輕松突破,美軍也不用研發超遠距離反艦導彈了。對中國而言,咱航母戰斗群可不是像二戰時那樣,和敵方在太平洋上進行艦載機對決。現階段,主要是保護海軍驅逐艦和潛艇,為上千公里射程的反艦導彈和幾千公里射程的巡航導彈發射提供保障。也就是說,中國航母戰斗群的核心不是航母,而是055型驅逐艦。
當然得承認,目前我國海軍規模跟美國比差距不小,估計連美國的四分之一都不到,航母數量差距更大。美國有11艘超級航母,咱福建艦還沒海試呢。說到中美對抗,中國的底氣離不開岸基火箭軍。遼寧艦和山東艦讓我國航母 “從無到有”,對周邊國家有一定威懾力,但跟美軍航母比,還是有差距。至少得再下水2到3艘超級航母,我國才有望在太平洋上和美國較量較量;就算下水十艘,也不一定能和美國爭雄,畢竟中國從不追求霸權。
不過短短幾年,我國就構建了完整的超遠程預警監測系統,還研發出能突破美軍航母防空圈的導彈系統,這的確令國人自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