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通化市空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90天,優良天數比例100%,同比提高4.4個百分點,排名全省第一。
今年是通化市實施自動監測的第11年。2025年一季度通化市首次實現全部優良天氣的歷史性突破。這是在取暖季、節慶日、沙塵天氣等不利氣象、生活因素疊加最易出現污染天氣的情況下,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通化市全面構建空氣質量聯防聯控體系,推動相鄰縣市簽訂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協議,構建全市聯控格局,形成區域治理新局面。
有序推進秸稈全域禁燒。通化市制定秸稈全域禁燒專項工作機制,召開督查巡查工作會議,進行日調度,周報告,目前已完成50輪次、84.5萬畝殘茬燒除,燒除比例達到40%。
加強揮發性有機物突出問題治理。對揮發性有機液體儲罐等10個重點突出問題開展排查整治,全面摸排工作排查企業219戶,累計發現問題117個,全部完成整改。深入推進大氣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著力實施主要污染物減排項目建設,累計減排氮氧化物4609噸、揮發性有機物872噸,提前并超額完成“十四五”減排任務。
堅持以“兩山”理念為指引,用項目促發展。通化市積極從燃煤污染治理、超低排放改造、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方面爭取中央、省級資金支持。共獲得大氣生態環境資金超4億元,涉及44個項目帶動社會投資15億元,全力激活可持續發展動能,促進通化綠色低碳發展。
規范加強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確定5家重點企業為2024年重點溫室氣體排放單位,同時強化全國碳市場信息綜合平臺管理,督導重點單位有序完成月報年報,并按時完成履約工作。完善適應氣候變化工作體系。
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根據國家總體規劃,結合通化市實際,在全省第一個制定印發《通化市適應氣候變化工作任務清單》。對各地、各相關市直部門共29個單位進行定期調度,各部門有序推進,合力做好通化市適應氣候變化工作。
強力推進“雙碳”工作。配合國家、省做好碳市場建設和交易管理工作,制定《通化市生態環境領域碳達峰實施任務清單》,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持續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管控。累計完成編碼登記1345臺,環保標識制作發放1084臺,編碼登記查驗132臺,未出現誤差。
記者:施濤
主審 | 王遠洋 審核 | 李蘊涵 編輯 | 史林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