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聞北京畫院將舉辦李駱公先生專題研究展,歡喜無量。閩中文獻,榕城著稱;風流輩出,代不乏人。李駱公先生書法幼承庭訓,篆刻熏習于鄉賢陳子奮,及長始入上海美專,師從王個簃兼學書法篆刻。
正在刻印的李駱公 1980年代
駱公先生出自印鄉,學于海上,廣結師友,遠游扶桑,所做均以“金石氣”為旨歸,神思不駐尋常,異彩放乎毫端。其書法承繼陳鴻壽、寧斧成一路,能顯金石氣于篆隸,古意盎然,筆墨繽紛;至于晚歲,人書俱老,熔鑄前賢水墨意趣,自創草篆個性體勢,獨特風格猶如鐘呂之聲響徹東國,于九州大地一開現代書法之時風。
亂石崩云 滑石 10.6x9.7x2.7cm 1980年
亂石崩云
駱公篆刻初染于閩派之工致,復染于海派之寬博,三染于京派之勁健,終以三派接替三百年之刀法參照秦漢,能使甲骨、吉金文字化作袖底煙云,刀筆相參,且畫且刻,將桂林山水意象融入方寸之間,創出系列巨作,顯露萬千氣象,著實令人驚嘆!李可染先生與其年輕時曾因藝術理念高度契合而引為摯友,晚年更是為其題字:“鐵筆撼山岳,方寸容天地”,堪為寫照。
李駱公與《龜雖壽》 1980年代
駱公初學西畫,頗有天賦,嘗以貧寒之身顯露華彩,為校長劉海粟所賞識,得以入學上海美專研習現代繪畫。自此以“黑沙駱”為名,與劉海粟、關良、倪貽德、丁衍庸諸師共同推動中國現代美術運動。后又東渡扶桑繼續深造,并將“融合現代流派之探索”延伸至“提煉東西方審美”之高度,且創作頻出新風——此種“高度凝煉”一直延伸至漢字藝術創作中。駱公二十三歲時,倪貽德曾為其寫下一段文字:“我們的性格需要堅強,我們的行動需要果敢迅捷,我們反對妥協,我們愛好大刀闊斧的男性力量。”果然一語中的。
蝶戀花·答李淑一 紙本水墨 81x179cm 1983年
駱公藝術總是“一以貫之”,其意趣,其行跡,一如其書法、篆刻、油畫,以意成趣,博涉諸家,學而善變,用力尤勤。駱公機杼自出,其于特殊歷史語境下開拓出現代藝術與地域文化相關聯之新思路,借書、畫、印之創作,呈現其技法體系與藝術風格演進軌跡,可謂二十世紀金石藝術發展之視覺文獻。
正在創作《楓橋夜泊》的李駱公 1980年代
街頭即景之一 木板油彩 33.1x24cm 1945年
此次研究展,匯集李駱公先生書法作品二十件、油畫作品三十件、篆刻作品更有五十件之多,平生志氣,聚于一堂。觀者有心,必能在虛空中洞見其刀筆天成不尋常,真個“胸中元自有丘壑”!
乙巳上巳節寫于天下首邑識石齋
責編:勾曉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