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先生,我們?nèi)绾尾拍軌驊?zhàn)勝中國?”
一次活動現(xiàn)場,久不露面的基辛格出現(xiàn),一位美國上將激動地將問題問出口,基辛格一生訪問中國百余次,在對中國的了解上,基辛格絕對是他們中的佼佼者。
面對這樣的問題,基辛格低頭略略思索,很快給出了一個十分中肯的答案,那么,他是如何回答的?
訪中百次的認知
1971年7月,在章文晉等人的陪同下,基辛格安穩(wěn)落地北京,迎接他的人是葉劍英等人,對他禮貌而熱情,并告訴他此時周恩來總理還在忙,稍后就會接見他。
這讓基辛格十分震驚,此時的他秘密而來,只是個掛了名的美國干部,周恩來身為總理卻并不在意他的身份,反而愿意和他見面。
他們先被帶去釣魚臺賓館休息,在住所一應安排上,中方保持了足夠的禮貌和熱情,既不會冷落客人,又不會顯得過分熱情。
在他們一行人稍作休息后,周恩來總理也來到了釣魚臺,并且和基辛格見面,接下來就是有關于正式談話的內(nèi)容,基辛格難免有些緊張,在他看來,中國是個共產(chǎn)主義教條非常濃厚的國家,再加上他們和蘇聯(lián)打交道的印象,難免有些先入為主的強硬印象。
但和周恩來總理談話卻顛覆了他對中國的認知,整個談話過程都十分輕松,一切似乎都應該是如此云淡風輕,泰然自若,就好像一切都已經(jīng)中國的計劃中,沒什么能夠打算他們的安排。
這樣的外交風格讓基辛格感到非常驚訝,更震驚于中國對分寸的掌控,一切似乎都是剛剛好,這讓他對中國有了新的認知,并展示出了濃厚的興趣。
他將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全部告訴了尼克松,并且大力促進中美關系正常化,他能夠感受到中國的發(fā)展將會遠超他們的想象。
此后,他更是多次訪問中國,想要對中國進行更加深刻的了解和學習,而隨著他對中國了解的越多,中國的厚重歷史就越是深深吸引著他,而在一次次接觸中,他對中國的認知也在不斷的刷新。
中國崛起之路
在近代歷史中,西方國家率先進行了工業(yè)革命,而那時的中國依舊處于封建社會,和世界的發(fā)展其實存在著很大的脫節(jié)。
以至于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國門時,中國幾乎是沒有任何準備的面對了科技領先的西方諸國,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并沒有屈服,反而是想要反抗。
不過,這種反抗一開始西方列強并不放在心上,為了自身的利益,他們也愿意讓一部分中國人去他們的國家留學,學習,他們理所應當?shù)恼J為這些人就是他們未來的人才儲備。
然而,這些人在學習到新思想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改變自己的國家,當時,清王朝的人口算是比較多的了,尋找救國之法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不過,落后不是一天形成的,救國之路也不可能一天就尋找到,為此,中國經(jīng)歷了一段黑暗又陣痛的日子,甚至背負著巨大的屈辱,即便如此,中國依舊沒有放棄前行的道路。
在苦難和貧苦的日子里建立了新的政權,而在新中國成立后,留學于他國的學子一個又一個接著回國,或許回國的日子是苦難的,但他們愿意為自己的祖國,一個全新的祖國增添一份力量,讓她迸發(fā)出足夠的活力,從此揚帆起航。
其實,當時很多外國人都并不能理解這些人作為自身領域中的佼佼者,他們留在國外的待遇和生活顯然會更好,可他們卻依舊選擇回到貧窮的祖國中去,從無到有去生產(chǎn)。
在這些人的努力和托舉下,新中國沒有的東西一樣一樣出現(xiàn)了,他們甚至未雨綢繆為國家留下了大批人才,比如錢學森,在他授課時,只要有學生沒聽懂,他就會不厭其煩再講一遍,哪怕是很簡單的問題。
就這樣,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我們看到了戈壁上原子彈爆炸的蘑菇云,不斷進入太空執(zhí)行任務的神舟系列,以及很多很多獨屬于中國的技術,我們已經(jīng)從當年的落后一路追趕上來,甚至跑在了很多國家前面,成為當之無愧的大國。
美上將的問題
而中國的發(fā)展美國自然也看在眼里,在蘇聯(lián)解體后,美國成為世界霸主,而中國的成長引起了美國的注意,甚至有了和美國齊頭并進的趨勢。
可美國一向都是“霸權主義”,因此將中國當成了“假想敵”,甚至多次對中國展開制裁,雖然有用,但是卻并沒有影響到中國的發(fā)展,反而在重壓之下,中國的很多技術都再次突破,也是讓人非常驚訝。
無論是特朗普的第一任期還是拜登執(zhí)政時期,如何戰(zhàn)勝中國都是美國人關心的課題之一,因此,在基辛格出現(xiàn)于人前時,美國上將才會忍不住問到:“基辛格先生,我們要如何才能夠戰(zhàn)勝中國?”
這是他們很多人的夢想,也許這很難,但他們需要一個為之努力的目標,或許在似不久后就能夠實現(xiàn)。
面對這位上將的問題,基辛格低下頭開始思索,過了一會兒才hi不緊不慢說道:
“今天,或許是我最后一次和大家探討關于國方面的問題了,在我看來,只有美國國民的意志力和凝聚力超過中國時,美國才有戰(zhàn)勝中國的可能,希望你們在座的精英可以好好揣摩。”
這番話讓在場的人竊竊私語,但問問題的美上將卻明白了基辛格的意思,畢竟美國內(nèi)部的問題有多少他們都知道,例如兩黨不和,人種歧視問題等等,都會影響美國的凝聚力。
但是中國不一樣,中國在面對危難時,乃至整個崛起的過程中,都展現(xiàn)出了超強的凝聚力,憑借這股凝聚力,即便是亡國滅種之危,中國依舊堅持能夠繼續(xù)反抗,保護自己的國家。
而基辛格這個答案可以說非常中肯了,也一針見血指出了兩個國家的不同,但事實上,在當前局勢下,中美兩國謀求合作發(fā)展,實現(xiàn)雙贏才是最好的局面。
信源:
《百歲基辛格見證半世紀中美風云》——中國知網(wǎng) 作者:姜浩峰《論中國》——作者:基辛格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