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末,波斯灣上空再度陰云密布。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伊朗發出最后警告,“如果伊朗拒絕達成核協議,美軍將實施史上最大規模轟炸。”
特朗普的意思已經相當明確,美國已經準備好了對伊朗發動戰爭。面對特朗普的極限施壓,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首度證實,伊朗已正式回絕美方的直接談判邀請。
與此同時,伊朗境內的上千枚導彈已經上發射架,美伊之間的局面正滑向最危險時刻。
據觀察者網報道,3月30日的電視采訪中,特朗普對伊朗展現出了極具壓迫性的姿態。他宣稱伊朗若不同意核協議,將面臨"史無前例的轟炸行動",同時不排除重啟類似2018年的二次關稅制裁。
這種軍事與經濟手段的組合拳,是美國對伊朗“窒息式打擊”的升級版。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特意強調轟炸規模將超越以往,這顯然是在針對伊朗于蘇萊曼尼遇襲事件后擴建的防空體系。
五角大樓情報顯示,伊朗近年在地下洞庫部署了超過3000枚彈道導彈,其中"霍爾木茲"-2型導彈射程已覆蓋波斯灣等地的所有美軍基地。
至于所謂的“二次關稅”,2018年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后,曾建立涵蓋50個實體的一級制裁網絡。若啟動二級制裁,將威脅與伊朗貿易的第三方國家,美國想用這種“長臂管轄”的方式,迫使中俄歐等經濟體選邊站隊。
面對美方高壓,德黑蘭展現了“抗爭到底”的姿態。佩澤希齊揚3月30日電視講話透露,伊朗明確拒絕直接與美對話,但保留間接溝通渠道。
這種“關門開窗”的策略,既保全了“不向強權低頭”的政治正確,又為美伊局勢轉圜留下余地。但與此同時,伊朗也在做最壞準備,也就是與美國正面“硬剛”,爆發一場難以預料的沖突。
伊朗對抗美國的底氣源自多個方面。在經濟方面,伊朗同中俄的合作,確保了關鍵物資的輸入通道,確保了伊朗的石油出口業務不至于被“連根拔起”。
在軍事方面,伊朗此前曾透露,其地下導彈基地采用“蜂巢式”結構,重要設施最深在500米巖層之下。伊朗手中的高超音速導彈,理論上可突破美軍宙斯盾防御系統,這種打擊能力是伊朗的威懾王牌。
回顧美伊此前的交鋒,我們可以發現,自2018年以來,美伊關系持續緊張,美伊之間至少存在著三大死結。
首先是核武器問題,美國要求伊朗永久棄核,伊朗則要確保政權安全;其次是地緣局勢問題,伊朗領導的“抵抗之弧”,一直是中東美軍和以色列的心腹大患;最后是政治立場問題,伊朗領導人哈梅內伊一直主張反美,美國也在不遺余力地為難、“絞殺”伊朗。
可以預想到的是,特朗普若執意發動對伊朗的戰爭,將會讓美國再次陷入中東戰爭泥潭。歷史已經證明,近幾十年以來,美國失去了在戰爭中受益的能力,每次戰爭都會加重美國的負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