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德州學院南操場化身為公益與歡樂的海洋。由德州市中心血站和校團委主辦,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和別爾哥羅德食品科學學院聯合承辦的“青春不打烊 志愿進行時——‘志匯星河’青春公益嘉年華”活動正火熱開展。這場融合獻血公益與趣味互動的嘉年華,吸引近千名師生參與,以青春之名傳遞愛心,用創意行動詮釋雷鋒精神。
科普+熱血:解鎖公益新體驗
活動伊始,一場生動的獻血知識科普講堂在美術樓開講。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通過專業講解和互動問答,打破同學們對獻血的疑慮,并發放《獻血知識手冊》。在互動問答環節,師生們踴躍參與,現場氣氛熱烈。
隨后,愛心獻血活動正式開始,師生在志愿者引導下有序登記、檢測、獻血。南操場獻血車前排起長龍,志愿者們貼心引導,醫護人員全程護航,獻血者不僅獲得綠植小盆栽、玫瑰氣球等紀念品,還能在專屬打卡墻留下“熱血瞬間”。
熱血青春,愛心傳遞
周燕是德州學院后勤管理處的一名老師,她不僅在日常工作中盡職盡責,還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堅持無償獻血。此次獻血是她第5次獻血。對于周燕來說,獻血不僅是一項公益行動,更是一種社會責任。
德州學院后勤管理處的劉超老師也完成了他的第四次無償獻血,這一次他捐獻了400ml 的血液。劉老師不僅在工作中認真負責,在生活中也保持著良好的運動習慣。他熱愛打籃球、堅持跑步,長期鍛煉讓他的身體素質保持得非常好,這也成為他能夠多次獻血的重要保障。在他看來,獻血不僅是一種社會責任,更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體現。
盧鑫是德州學院物理電子信息學院一名大三的學生,主修互聯網工程專業。作為一名充滿社會責任感的青年,他早在2021年就跟隨學校組織的獻血活動,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獻血。今天,他再次挽起袖子,捐獻血液。2022年春天,盧鑫選擇暫別校園投身軍營,2024年3月才重返校園。從校園到軍營,從獻血者到人民子弟兵,盧鑫始終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奉獻精神。“獻血和當兵一樣,都是在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志愿服務集市:玩出公益新花樣
活動現場最吸睛的莫過于志愿服務集市,這里不僅是公益的舞臺,更是歡樂的海洋。集市分為四大特色區域,每個區域都融入了趣味互動和公益元素,讓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志愿服務的魅力。
手工創意區
在這里,傳統手工藝與現代公益碰撞出別樣火花。同學們可以體驗:中國結編織、漆扇彩繪、泥塑制作、書簽制作。完成手工作品的同學可獲得“公益達人”印章,集滿3枚可兌換小禮品,讓創意為愛心賦能。
科技公益區
由物電學院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與獻血者的互動體驗彰顯創新力量,科技迷們紛紛駐足,在互動中感受“科技向善”的力量。
健康服務區
健康服務區化身“公益知識充電站”,志愿者示范急救動作,并邀請同學們現場實操,同時還設有血壓及血糖的監測點。參與培訓的同學可獲得“急救先鋒”認證卡,并解鎖投壺挑戰賽的“距離縮短特權”。
情感互動區
現場,青媒證件照拍攝、投壺沙包小游戲等輕松有趣的互動項目,也讓公益充滿了溫度。工作人員現場搭建專業攝影棚+趣味道具,免費為同學們拍攝公益主題形象照。
“熱血投壺挑戰賽”成為全場焦點
參與者通過獻血或完成公益任務積累“愛心印章”,用“血滴”形狀的箭矢瞄準定制化投壺。獻血者享有“生命值加成”——額外投箭機會,團隊合作還能解鎖拍立得合影獎勵。另有動態難度調節和“投壺大師排行榜”的設計,讓游戲既充滿競技趣味,又巧妙融入公益激勵。
青春擔當:志愿精神永不打烊
“原來公益可以這么有趣!”一名參與活動的同學興奮地說。活動現場還設置了應急保障機制,確保安全無虞。這場志愿服務集市不僅打破了公益活動的傳統框架,更通過“知識普及+行動實踐+趣味互動”的模式,讓“做好事”變成一場青春狂歡,讓志愿服務更接地氣,真正實現了“人人可參與、處處有溫暖”。
夕陽西下,活動在歡聲笑語中落幕,但青春的志愿熱情永不散場。這場嘉年華不僅是一次愛心的匯聚,更是一堂生動的公益實踐課,激勵著更多青年加入志愿星河,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璀璨光芒。
(來源:德州市中心血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