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農村改水和道路交通“村村通”工程的實施,農民建房熱情高漲,出現了新一輪農村建房熱。然而,缺乏規劃引導、布局零亂、占地面積越來越大,“一戶多宅”以及“一宅超限”等現象在農村建房中大量存在,農村宅基地違法案件也屢屢發生。
1、當前農村宅基地違法用地成因
(1)認識不到位
土地法律法規和政策在基層宣傳覆蓋面及深度都不夠,有的群眾不了解辦證流程,還有一些群眾將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混為一談,將國家、集體所有的土地視為個人所有,致使違法占地建房的現象較多。
(2)監管不到位
基層國土資源管理機構普遍存在執法力量薄弱,監管難以到位的現象。國土人員肩負地質災害防治、信訪維穩、增減掛鉤等諸多工作任務,勞動強度大,管轄范圍廣,管理效果難以達標。從而讓不少違章建房者鉆了空子,如有的農村違章建房者選擇雙休日建房,兩天便可建成一兩層的住房,一旦建成,拆除更加困難。一家建成,多家效仿,這樣一來違法占田建房呈難以遏制之勢。
(3)機制、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群眾合理用地需求急切,而審批程序復雜、時間過長。由于用地、建房等審批手續要求嚴格、程序復雜,不少符合建房條件的村民提出建房申請后,很難及時獲得批準。另一方面,國土工作人員在動態巡查過程中,即使及時發現住宅建設違法行為,依照現行法律也僅能勸阻、教育并下達停工通知書,并報告上級部門等待處理;而對于不聽勸阻的違章者,國土部門沒有強制執行權,對違法行為難以有效制止。
根據我國現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有關行政處罰的執行程序規定,從作出處罰決定起至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走流程大約需要1個月,有的違法建筑在流程走完前便已建成,拆之可惜,留之不能。
2、加強農村宅基地違法用地管理的對策
(1)增強干部群眾的法制意識
采取多種形式,如發放宣傳資料、舉辦法律講座、在電視臺設立土地政策宣傳專欄等方式,廣泛深入宣傳國土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對一些重大、典型的國土資源違法案件給予通報、曝光,充分發揮警示、震懾作用。鼓勵群眾舉報違法案件,并落實對舉報有功人員的獎勵。
(2)加強基層多部門聯動執法
在基層鎮組建聯合執法隊,由當地鎮政府主導,國土、住建、林業、水利等部門授權,組建專業聯合執法隊,一部分由各部門人員參加,一部分從村組選拔人員充實,經費由多部門共籌共支,加強執法力量和執法聯動性,形成多部門全方位執法。每兩個相鄰鎮或者多個相鄰的鎮合理搭配整合,分區執法,這樣可組成相對有效的國土執法隊伍,由片區各主要負責人實行輪流帶隊,配備必要的辦案設備,一方面對重點區域,如城鄉接合部、干線公路沿線等進行蹲點值守;另一方面,分片區巡視,對片區劃分執法區塊,實行定時與不定時相結合巡查。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制止,避免違法事實既定。
(3)完善土地執法體系建設
一是建立國土與法院聯合查處土地違法快速反應機制,土地違法行為一經發現,予以制止后不奏效的,國土部門隨即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違法用地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
二是建立鎮、村、組三級執法監察網絡和保護社會化共同監管機制,聘請相關執法監督員,并予以簽訂目標責任書,落實主體責任。同時,充分發揮執法監督員的謀劃作用,積極征求其合理化建議。
三是積極探索工作服務流程的簡化。在宅基地審批方面可采取國土、規劃、住建等職能部門并列審批的模式進行,減少中間環節,縮短辦證時間;同時,大力推行無紙化辦公、三級網絡審核、直通車等制度,優化服務流程,提高辦事效率。
四是加強溝通配合,嚴格考核監督。一方面加強國土部門與當地政府、其他部門的工作配合,既要打擊土地資源違法又要保障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另一方面加強逐級考核,聯合本級黨委政府對涉及責任主體部門履行職責情況、執法實際效果等全方位考核。既要對工作突出的進行獎勵,又要對工作失誤、不到位的,從行政、紀律等角度追究其相關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