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孟祥娜
編輯 | 胡芳潔
美編 | 邢靜
審核 | 頌文
在消費者對品質與安全日益關注的當下,企業關于產品質量問題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
不久前,3?15晚會這一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照妖鏡”,無情地揭開了衛生巾、紙尿褲殘次品“二次銷售”的行業黑幕。穩健醫療旗下的全棉時代作為知名品牌,因卷入此次殘次品外流、再利用風波,在輿論場激起千層浪。3月16日穩健醫療因此收到深交所關注函。
3月20日下午,穩健醫療發布回復關注函的公告表示,公司并不知悉且未曾以任何形式參與報道所述違規業務,與涉事違規公司不存在任何交易往來及合作關系。
穩健醫療還表示,公司對殘次料均按照《廢品管理規定》進行處理,再將處理后的殘次料交由具備回收處理資質的回收主體處置,符合內部控制管理機制。
然而,穩健醫療的回復并沒有解釋殘次品是如何流入涉事企業的。這也引發了不少消費者的質疑。
實際上,全棉時代母公司穩健醫療正處于業績承壓、轉型攻堅的關鍵節點。3月17日,在事件曝光后的首個交易日,穩健醫療股價開盤便遭受重挫,低開超8%,截至當日收盤下跌6.12%。
接下來,這場風波將給全棉時代和穩健醫療帶來怎樣的沖擊?衛生巾領域頻繁爆發質量危機,背后深層原因究竟是什么?
1、“3?15”晚會曝光衛生巾、紙尿褲“翻新黑產鏈”
今年3?15晚會,令人瞠目結舌的劣質衛生用品黑幕被無情揭開。
晚會上,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的惡劣行徑被公之于眾。
(圖 / 央視網財經抖音官方)
該公司長期違規從衛生巾、嬰兒紙尿褲廠家收購生產線上本應銷毀的殘次品與下腳料,工人將相對完好的挑出作為“二等品”,通過敲打恢復蓬松等翻新處理后,裝入新包裝袋售賣。
而品相更差、無法當“二等品”的則被打碎成原材料再次流入生產企業。在其車間里,地上堆滿了各種衛生巾紙尿褲的生產垃圾,其中不乏全棉時代、蘇菲等知名品牌。
為什么品牌的殘次品會外流、被再利用,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原料采購和殘次品處理。按照行業規范,正規的一次性衛生用品廠家對生產線上淘汰的殘次品、下腳料等生產垃圾,都要進行切碎處理,才允許流出企業。但值得注意的是,3?15晚會并未曝光處理后的原材料又流向了哪些上游生產企業。
該事件曝光后,輿論一片嘩然。因涉及上市公司品牌,3月16日,涉事品牌自由點、好之的母公司百亞股份,全棉時代的母公司穩健醫療等收到了監管部門下發的關注函。
深交所要求穩健醫療自查并說明,公司是否知悉、參與報道所述違規業務,和涉事違規公司是否存在交易往來或關聯、合作關系;是否存在采購不合格原材料、殘次品違規流通或者處置的漏洞等。
穩健醫療于3月20日回復稱,公司并不知悉且未曾以任何形式參與報道所述違規業務,與涉事違規公司不存在任何交易往來及合作關系,亦不存在任何關聯關系。
同時,公司還表示不存在采購和使用不合格原材料的情形。公司已經啟動了全棉時代衛生用品防偽溯源碼項目,實現一物一碼不可復制,消費者掃碼可追溯產品、工廠生產、原材料成份和相關檢測報告等信息。
(圖 / 穩健醫療公告)
即便公司聲稱按規處理殘次料,但涉事企業確實有其產品殘次品,穩健醫療的回復并沒有清晰解釋這些殘次品是如何流入涉事企業的。這是否與公司內部管理存在漏洞有關?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告訴「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僅靠企業聲明自身合規,而沒有提供詳實的可追溯證據鏈,很難讓消費者完全信服。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需要建立在透明、可驗證的信息基礎上。”
有消費者向「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表示,“能讓殘次品和廢料流出的企業,怎么能讓人確信它的原料、產品是安全的呢?”
不過也有消費者認為,“他們自己的產品沒問題,殘次品被工人偷偷賣了,再包裝成雜牌賣,擔心質量問題的不買雜牌就行”。
「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實地走訪了位于北京的一家全棉時代門店。店員稱,全棉時代售賣的奈絲公主衛生巾是沒有任何問題的,3.15晚會曝光的“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與全棉時代沒有任何關系,公司將對其追究法律責任。
對于公司的衛生用品殘次品是如何流出企業的,店員沒有回復,她表示,消費者可以通過全棉時代小程序、線下門店等官方正規渠道購買衛生巾、棉柔巾等產品。
(圖 / 北京全棉時代實體店)
柏文喜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他表示,消費者辨別產品質量優劣的途徑,一是優先通過品牌官方旗艦店、大型商超等正規渠道購買衛生巾等產品。二是,應該警惕異常低價的產品,如果價格遠低于市場價的30%,需謹慎購買。
2、衛生巾屢次陷入風波,這口“鍋”誰來背?
實際上,近年來,衛生巾領域問題頻發,嚴重威脅消費者權益與健康。
原材料上,不良廠商用回收料等劣質材料。生產環節,小作坊環境惡劣、偷工減料。流通銷售時,假冒偽劣、篡改日期現象橫行。
在柏文喜看來,衛生巾領域頻繁出現質量、安全問題的深層原因,與利益驅動和企業管理缺陷有關,部分企業為了追求高額利潤,不惜違規操作,將殘次品翻新銷售或使用劣質原材料。一些知名品牌未能嚴格管理其供應鏈,導致殘次品流入不法企業手中。
「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發現,穩健醫療旗下子公司穩健醫療(黃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岡穩健”)就存在將邊角料、殘次品外售的情況。
根據穩健醫療2024年中報,黃岡穩健成立于2005年,占地55萬平方米,是公司全棉水刺無紡布、棉柔巾、衛生巾和口罩、高端敷料產品的主戰場。財報顯示,黃岡穩健對于棉花雜質、邊角料、殘次品等外售綜合利用。
(圖 / 穩健醫療中報)
企業的外售綜合利用行為如果管理不當,出現殘次品流入市場并被二次利用情況,不僅會影響消費者身體健康,也會對企業的品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降低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度。
不過,根據穩健醫療2025年3月20日發布的公告,公司稱對殘次料均按照《廢品管理規定》進行收集、分類、登記、切斷等處理,再將處理后的殘次料交由具備回收處理資質的回收主體處置,符合內部控制管理機制。
為進一步保障消費者利益,公司立即終止與回收主體關于衛生用品殘次料處置業務的合作;第二,所有衛生用品殘次料由公司自行采用粉碎或環保焚燒等方式銷毀,并保存記錄備查,杜絕其成為衛生用品原料源頭的可能性;第三進一步完善《廢品管理規定》,加強員工內控意識和操作流程的培訓。
公司還表示,在原材料采購方面,已經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嚴格落地執行,內部控制運轉有效。
這也說明,從原材料采購時對品質的嚴格篩選把控,到品牌管理中以精細運營塑造良好形象,再到生產流程中殘次品的妥善銷毀,每一個環節的優化都離不開企業的高度重視與高效執行。這無疑也給整個衛生巾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與變革契機。
3、疫情后業績滑坡,全棉時代“挑大梁”
眼下,穩健醫療踏入轉型的“十字路口”,而全棉時代正是其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的核心力量。
穩健醫療以醫用敷料起家,主要從事棉類制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目前,公司已從單一的醫用耗材生產企業發展成為覆蓋傳統傷口護理與包扎、高端傷口敷料、手術室耗材、干濕棉柔巾、衛生巾、嬰童服飾與用品等多領域的醫療、消費大健康企業。
(圖 / 穩健醫療官網)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口罩、防護服等醫用防護產品銷量大漲,帶動了公司的業績增長。這一年,公司營收突破百億元大關至125.3億元,同比大漲1.7倍。歸母凈利潤更是達到38億元,同比暴漲597%。同年9月,穩健醫療正式登陸創業板,成為了A股“口罩第一股”。
但在疫情紅利消退后,穩健醫療業績持續下滑,2023年營收81億元,同比下滑28%,凈利潤同比大跌64.84%至5.8億元,在業績承壓下,公司員工縮減了1928人,其中生產人員減少了1355人。即便如此,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凈利潤還是同比下滑了74.25%。
業績下滑,股價也坐上了過山車。截至4月2日收盤,穩健醫療報44.44元/股,較歷史最高點跌超60%,市值也從曾經的700億元左右縮水至如今的258.8億元,蒸發了500多億元。
在此期間,公司的第二大股東紅杉資本旗下的紅杉信遠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曾三次減持公司股票,套現約11億元。
公司也通過回購公司股票、高管增持、分紅、大股東延遲限售股解禁等方式提升投資者信心,但大額分紅大部分也落入實控人口袋。
穩健醫療自2020年上市以來,堅持每年分紅,累計派發現金紅利24.678億元。截至2023年末,穩健醫療的實控人為李建全,通過穩健集團有限公司間接控制公司的50.45%股權。上市至今,李建全累計獲得分紅金額約12.45億元。
在醫療業務業績承壓的情況下,穩健醫療將希望寄托于全棉時代的消費品業務,它被視為穩健醫療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的核心力量。
穩健醫療旗下全資子公司深圳全棉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有16年,產品主要包括干濕棉柔巾、衛生巾、棉膜等無紡類消費品,以及嬰童用品、嬰童服飾、成人服飾、床上用品等紡織類消費品,依托線上、線下渠道來拓展業務。
同時,公司還打通了線下門店、商超店鋪與線上小程序、到家平臺(美團、京東到家、餓了么等)間的流量融合與銷售互通,提升經營效率與業績。
近年來,全棉時代在品牌建設上,加大了廣告與宣傳費用的投入。2023年,公司的廣告與宣傳費6.5億元,同比增長8.6%。同年,全棉時代官宣孫千為品牌大使,趙麗穎為家紡居家服飾全球代言人,借助明星效應提升品牌知名度與形象,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成效頗為顯著。
2024年前三季度,穩健醫療消費品業務營收33.6億元,同比增長13.7%,占比達55.4%,成為公司業績的重要支撐。其中,全棉時代“奈絲公主”衛生巾實現營收4.6億元,同比增長10.4%,占消費品整體營收的13.7%。
(圖 / Purcotton全棉時代官方微博)
但即使消費品業務實現增長,依然難以挽回穩健醫療業績增長乏力的頹勢。
央視“3?15”晚會曝光翻新衛生巾事件后,是否會進一步對全棉時代的銷售情況以及穩健醫療的整體業績造成影響,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值得關注的是,穩健醫療曾于2020年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旨在激發員工積極性,綁定員工與公司利益,計劃覆蓋董事、高管及其他關鍵人員。然而在后續執行中,業績未達目標、部分激勵對象變動等狀況頻出,使得該計劃難以按預期推進。
2024年,公司發布新的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在2025年-2027年三個會計年度,針對公司層面、醫療業務板塊、消費品板塊分別設置考核指標,各層面的營業收入增長率觸發值為13%,目標值為18%。
然而,2024年前三季度的數據顯示,穩健醫療營收僅同比增長0.99%。在當前品牌面臨輿情風險,營收增長乏力的情況下,未來三年,公司能否達成新設定的業績考核目標,「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將長期關注。
*注: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