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湖南日報報道,前段時間,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王毅表示,無論國際環(huán)境如何變化,中俄友好的歷史邏輯不變、內生動力不減。雙方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決定永久睦鄰友好,開展全面戰(zhàn)略協(xié)作,尋求互利合作共贏,因為這樣做最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時代發(fā)展進步的方向。中俄雙方已經探索出一條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相處之道。
普京和拉夫羅夫(資料圖)
日前,拉夫羅夫接受3名美國保守派媒體人采訪時,專門提到了美俄關系和中俄關系。過去一段時間,隨著特朗普的上臺,中俄關系遭到了大規(guī)模的輿論挑戰(zhàn),似乎美俄關系正常化給直接打斷了中俄關系不斷深化的節(jié)奏。甚至,有人認為普京會“背刺”中國。但在這次采訪中,拉夫羅夫當著美國人的面表示,美國人應該非常清楚一點,那就是俄羅斯永遠不會違背,與中國在法律和政治層面達成的一切承諾。俄羅斯對中國的態(tài)度,永遠是說到做到。
美國顯然并不甘心簡單輸掉這場輿論戰(zhàn)。即使美俄關系因為制裁和沖突而難以調和,美西方仍然寄希望于通過軟化俄美之間的對立,把俄羅斯拉入自己的軌道。特朗普上臺時打出俄烏和平牌,偏偏遇上中俄合作日益加深;拜登時期又以惡化為主旋律,現在開放一個拋橄欖枝的可能性。本質上,一切只不過是為了攪局中國周邊穩(wěn)定,分裂中俄聯(lián)動。這樣一場國際關系中的“陽謀”,表面看似虛偽,實際上也凸顯了中俄合作的重要性。
中俄交流會(資料圖)
中俄關系為何能夠成為世界上大國關系發(fā)展的最大確定性?作為當今世界大國和互為最大鄰國關系的典范,三不’的價值,就在于‘常量’的確定。這3種中俄關系發(fā)展進程中的常量,是以兩國關系中的“負面”、“禁行”樣式確定下來的。從曾經的結盟到關系正常化,30多年來回頭看,兩國所確定的“三不”極富遠見,具有超越時代的外交價值和智慧,由此“三不”成為中俄關系不斷發(fā)展的“定海神針”。具體而言,“不結盟”是中俄關系的上限,“不對抗”是中俄關系的下限,而“不針對第三方”則是中俄關系的寬度。
俄羅斯智庫近期報告顯示,中俄在中亞的勢力范圍已形成默契分工:中國主導經濟合作,俄羅斯負責安全事務。這種“背靠背”關系決定了莫斯科不會在核心利益上背棄北京。但另一方面,俄方也警惕被綁上“反美戰(zhàn)車”。當美國將60%海軍力量部署亞太時,俄羅斯選擇在臺海問題上“低調”,實則是為了集中資源應對北約東擴,同時避免過度刺激美國而影響其在歐洲的戰(zhàn)略空間。這種精妙平衡術在具體事件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普京(資料圖)
外交部長王毅將于近日對俄正式訪問。這將是他與俄外長拉夫羅夫時隔1個月后再聚首。去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中國國家領導人與俄總統(tǒng)普京三次面對面會晤。一系列元首互動中,外界不但關注普京訪華時的“熱鬧”,更看出中俄聯(lián)合聲明的“門道”——近1萬字中出現130次“合作”,北極航道、圖們江合作等均赫然在列。正如中國國家領導人所言,兩國攜手走出了一條大國、鄰國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的嶄新道路。
在國際局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中俄全方位、深層次的合作愈發(fā)凸顯其重要性。俄羅斯企業(yè)家奧列格·德里帕斯卡認為,中俄貿易額有望突破6000億美元,并在量子計算、氫能、人工智能等領域取得突破。中俄合作不僅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為世界和平與發(fā)展注入強大正能量。在普京的領導下,俄羅斯將中國深度融入其發(fā)展戰(zhàn)略,推動雙邊合作不斷拓展與深化。未來,中俄合作必將在國際舞臺上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創(chuàng)造更多輝煌成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