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鳳凰網財經報道,3月13日,西非內陸國家尼日爾首都尼亞美發生了一場能源震蕩。軍政府領導人阿卜杜勒拉赫曼·奇亞尼簽署緊急政令,要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津德爾煉油廠及西非石油管道公司的三名中國籍高管在48小時內離境,并查封煉油廠賬戶。同日,尼日爾旅游部以“歧視性經營”為由,吊銷了中資陽光國際酒店的營業執照。
中石油在尼日爾被驅逐,驚訝世界,又一幕"過河拆橋"上演,給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上了生動的一課。僅有"資金+技術"還不夠,還得有硬實力,讓別人不敢動你才行。中國工程師幫這個內陸國變成原油出口國,結果成果被掠奪。
此事源于3月13日,尼日爾軍政府下令動用武力驅逐三家企業的中國籍總經理及金德爾煉油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及負責尼日爾貝寧原油外輸管道的西非管道公司,并查封了金德爾煉油公司的所有銀行賬戶,甚至關閉了尼日爾境內的中方酒店。
尼日爾(資料圖)
多年來,中石油在尼日爾的付出有目共睹。從勘探到開采,再到煉油等一系列產業環節,中石油憑借專業技術和雄厚資金,助力尼日爾石油產業不斷發展,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也帶動了經濟增長。雙方本應是攜手共進的伙伴,可如今卻走到了這一步。
尼日爾軍政府突然要求三名中國高管限期離境,還查封了陽光國際酒店。軍政府給出的理由,一個是所謂的薪資爭議,另一個是指責酒店存在歧視經營。但這些理由真的站得住腳嗎?
這次事件中當地軍政府手段蠻橫,但他試圖引用當地的司法理由和道義辯詞,指控中石油等在公司內部對中國和當地員工給予相差數倍的不同工資,酒店也只接待中國人,屬于-歧視-,也就是說,他們試圖制造這件事是在司法范圍內解決的印象,讓人覺得他們趕人封店都是-合法的-,以此向中石油等公司施壓,目的就是要中石油多給當地貢獻銀兩。
尼日爾(資料圖)
中國的資產是否只能任由他國勢力擠壓?但細細分析,這一切的發生,并非單純的政治沖突,而是尼日爾政府因經濟困境而采取的極端手段。試圖通過施壓,要求中石油在當地增加更多的“貢獻”,為尼日爾的財政注入急需的資金。這不是國家之間的對抗,而是利益間的討價還價。
中石油的反應更為理智,雖然當地政府的手段粗暴,但并未對中國工作人員構成威脅,沒有發生人身傷害,這一態度值得注意。
在對中企高管“驅離”后不久,尼石油部長就公開表態,稱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完全是因為中國高管拿了“太多錢”,但尼方也愿意“和中國談判”。
此言語一方面解開了尼方的真實面目,另一方面選擇的時間也很微妙,其“態度緩和”并沒有如很多分析專家預計的那么久。
究其原因還是在于尼日爾國內經濟直接“崩了”,自從實施驅逐令以后,尼國內津德爾煉油廠產能驟降70%,全國成品油供應斷崖式下跌。
尼日爾石油(資料圖)
現在當地工人看著生銹的管道干瞪眼,閥門使用說明書都看不懂。自己用不了,就琢磨賣了變現,國際買家一看設備型號直搖頭,說這些設備,如果沒有中國工程師團隊根本運轉不起來。
三家企業沒收停工,原來的一萬兩千多當地工人全部下崗,飯碗沒了,光首都尼亞美就有三千多人上街游行,把軍政府辦公樓圍得水泄不通。自己產不了油,就得買別人的油,黑市油價暴漲3倍,加油站前排大隊,搶來的油田成了甩都甩不掉的麻煩,軍政府每天損失超1億美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