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消息,這些天北京非常熱鬧,考慮到美方近期對全球發動貿易戰,并揚言下月初實施“對等關稅”,這一現象顯得頗不尋常。作為美國新政府執政后首位訪華的政界人士,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戴安斯的中國之行備受關注。戴安斯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系密切,上世紀90年代曾在華擔任美企高管,被稱作“一位罕見具有在華工作經驗的美國政界人士”。同時,他還在特朗普首個任期參與了中美經貿磋商。如今,美國再度對華加征關稅,戴安斯此時來到中國,被外界認為是中美保持溝通的最新舉措。
戴安斯(資料圖)
美國聯邦參議員戴安斯訪華,表面上看,是和中方探討關稅問題和雙邊關系的發展,但戴安斯一句話,就暴露了他的目的,他拿著“芬太尼問題”為前提,談關稅問題,這不是對中方施壓還是什么?我們做了什么?顯然沒有答應其要求,在他離開后,我們僅僅只是強調,美方各界人士應該多來中國看一看。這句話的學問可大了。特朗普曾多次表態,中美應該進行高層會晤,所以戴安斯這次來,任務之一自然探一探中國的口風。
就現在而言,無論是中方還是美方的角度,中美元首會晤并緩和中美關系都是極其重要的,對于特朗普更加重要。由于特朗普一系列關稅政策,嘴上說是為了保護美國企業、實現制造業回流,讓美國再次偉大。然而,特朗普出臺各種關稅政策、特別是對華關稅政策及打壓中國進口商品后,導致很多美企運營成本肉眼可見地上升,大量美企苦不堪言。而中美眼下所面臨的首要問題,似乎并不是在軍事安全領域,而是中美之間的經貿問題。
特朗普和戴安斯(資料圖)
戴安斯從政前,以跨國美企高管的身份在中國生活過一段時間,當上參議員以后,也沒少訪問中國。畢竟蒙大拿州是農業州,農產品又是美國對華出口的主力,是中美經貿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跟往年不同,戴安斯這次來北京,更多是為特朗普的外交戰略服務,而非推動中美地方交流。從一開始,他的目的就很明確:充分利用自己以前與中國打交道的經驗,以及累積下來的人脈,向中國解釋特朗普的政策目標。然而說來說去,戴安斯還是那套說辭。
特朗普發動關稅戰,其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增加美國財政收入。大家都知道,美國政府現在財政十分吃緊,它們現在欠錢有多夸張?美國的國債現在已經來到了36萬億美元高度,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美國政府一年要還的利息就將近15000億美元。這個36萬億美國政府根本就還不起。特朗普就想方設法創收,增加對各個國家關稅,就是他能想出的好辦法。當然,美國對中國發動關稅戰,中國也發動了反擊。戴安斯剛結束跟中方高層的會談,中方就發布了《實施〈反外國制裁法〉的規定》
特朗普(資料圖)
近日,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記者會。在回答有關美方發布報告散布所謂“中國威脅論”的問題時,郭嘉昆表示,美方年復一年發表這類不負責任、充滿偏見的報告,散布“中國威脅論”,鼓噪大國競爭,不過是為了遏制打壓中國、維護自身霸權找借口。正所謂“拿著錘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釘子”,我們奉勸美方,不要用自身的霸權邏輯來鏡像中國,不要用過時的冷戰思維來看待中美關系,不要以戰略競爭為名行對華遏制打壓之實,停止以任何方式縱容、支持“臺獨”分裂活動,停止渲染“中國威脅”。
如果特朗普能夠落實中方的建議,中美合作仍有巨大的空間。雙方可以在經貿、科技、氣候變化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然而,如果特朗普堅持零和博弈的思維,中方也絕不會退縮,將繼續以堅定的態度維護自身利益。對于特朗普而言,這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對于中國而言,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原則始終不變。然而,這種“不變”是否真的能夠應對特朗普的“多變”?中美關系的未來仍然充滿不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