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二刷《黃雀》大結局!
這劇懸疑的味道還在發酵——
劇里,郭鵬飛和方慧在返鄉列車上,突然就被武霞等人給挾持了。這事兒乍一看特別突兀,可仔細一琢磨,全是精心安排的。你看那劫匪的匕首,刺向方慧的時候故意偏了三寸;武霞拿著槍管,手一直在抖,明顯是害怕郭鵬飛;車窗倒影里,還閃過廣叔特助的身影,好家伙,一下子就把這事兒和背后更大的陰謀掛上鉤了。
與此同時,姜吉峰在警局檔案室里,臉上露出那種玩味的笑,手里把玩著打火機,這打火機和佛爺臨終前攥著的信物一模一樣,原來這場抓捕不過是更大棋局里的一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可誰又知道這黃雀背后還有沒有別的黑手呢?
最讓人后背發涼的,還得是方肇病房里的事兒。心電監護儀的波紋突然劇烈跳動,病床下的血跡呈噴濺狀,和佛爺被捕時脖子上的致命傷簡直一模一樣。這畫面一出來,直接把觀眾搞懵了,方肇到底是被劫匪害死的,還是在權力更迭里成了犧牲品?真相撲朔迷離,讓人忍不住反復琢磨。
再來說說這劇里的懸念,那可真是一環套一環。
姜吉峰,表面上就是個浪蕩的眼科醫生,實際上他才是掌控全局的“大boss”。他故意讓阿蘭去偷眼角膜,結果在交易前,把角膜移植給了商會會長,借著器官移植的合法手續,把贓物給洗白了。
更夸張的是,他書房暗格里藏著的“金銀銅三角”賬本,直接暴露了他早就滲透進荔城三大經濟命脈。他在警局清點佛爺犯罪證據的時候,手指劃過檔案袋上的血跡,就這一個小動作,就暴露了他和佛爺之間不簡單的關系,說白了,他倆就是權力棋盤上互相算計的棋子。
方肇的死,那也是個羅生門。
病房監控顯示,在劫匪闖進病房之前,方肇自己就拔掉了輸液管。他手抖著把一張照片塞到枕頭下面,照片里穿警服的青年和郭鵬飛長得有八分像。法醫報告也很蹊蹺,說他真正死因是過量注射胰島素,并不是槍傷。這么精心設計的“假死”,說明方肇和劫匪團伙之間肯定有某種不可告人的契約。還有他手機里最后一條沒發出去的信息,寫著“游戲該換莊家了”,更是給這事兒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小竹這個角色,也是充滿了謎團。巷戰那場戲,小竹背著快不行了的小春沖進地下通道,鏡頭在血腥場景和童年回憶之間來回切換。當畫面定格在小竹后頸的蛇形紋身上時,我一下就驚了,這紋身和佛爺情婦的胎記一模一樣。這身份錯位的設計太絕了,暗示小竹可能是佛爺多年前秘密收養的“后手”。而且通道深處還傳來摩斯電碼聲,這妥妥的是給第二季埋下了“真假兄弟”的驚天大反轉伏筆啊。
廣叔,雖然表面上退居幕后了,可他通過四眼搞的“鐘表店計劃”還在繼續。
被盜的獎杯里藏著微型賬本,上面記錄著荔城政商名流洗錢的黑料。
黎小蓮給佛爺注射藥劑的時候,鏡頭特寫了藥劑瓶標簽,上面印著廣叔制藥公司的LOGO。這些細節就像一條條暗線,串起來才發現,廣叔才是操控“器官黑市”的真正大佬。
從這些情節里,咱們能看出這劇對人性和社會現象的深刻挖掘。劇里把器官移植這事兒拍得特別殘酷,阿蘭的角膜被權貴拿去續命,這就反映出醫療資源分配嚴重不公平,窮人的身體器官成了富人續命的工具;
李紅旗的肝移植,也暗示著基層警察在權力體系里,就像可以隨意犧牲的耗材;方肇被胰島素謀殺,更是揭露了醫療黑產對弱勢群體的迫害。這把人體器官當成商品交易的設定,直接把文明社會那層虛偽的面紗給扯下來了。
導演對“黃雀”這個意象的運用也特別巧妙。
一開始,佛爺和大爺討論黃雀“坐收漁利”,這就預示了佛爺的投機本性;姜吉峰辦公室里擺著黃雀標本,暗示他操控一切的野心;最后郭鵬飛放飛囚籠里的黃雀,象征著個體的覺醒,同時也暗示著舊制度的崩塌。這黃雀意象在劇里不斷變化,把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和人類社會的權力游戲對照起來,讓人看得脊背發涼。
再看看郭鵬飛他們這些反扒警察,在結局的時候,問題暴露得很明顯。他們一直用傳統蹲點戰術,結果被佛爺用“認知戰”耍得團團轉;對線人的管理也漏洞百出,四眼好幾次泄露情報,他們都沒發現;面對像器官黑產、金融洗錢這些新型犯罪,更是毫無辦法。這就像“破窗效應”一樣,一旦有漏洞,整個執法體系就顯得特別無力,在現代化犯罪面前,基層執法人員真的太難了。
荔城在劇里就像一個被扭曲的世界,火車站成了人體器官中轉站,鐘表店是洗錢的地方,醫院也變成了制造死亡的場所。整個城市就像一個巨型手術臺,每個人都像是被肢解的零件,為了生存,在這個殘酷的環境里掙扎。
劇里人物之間的關系也很復雜,佛爺、廣叔、姜吉峰他們就像食物鏈一樣,一環扣一環,可當郭鵬飛想打破這個鏈條的時候,卻發現背后還有更大的勢力,廣叔制藥公司的疫苗黑市,原來他們這些人的爭斗,不過是更大權力體系里的小打小鬧。
方肇、佛爺、姜吉峰這些人的“假死”情結,也特別值得琢磨。
這就像現實里有些人利用規則漏洞,逃避責任,債務危機的時候,有人就通過“假死”來轉移財產、逃避債務。劇里說“在這座城里,活著的都是死人,死去的才是活人”,這句話太真實了,在這個荒誕的世界里,大家都活得很虛幻,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真正的自我早就沒了。
《黃雀》的敘事手法也很有特點,結局出現的“未完成小說手稿”,里面的內容和《黃雀》劇情特別像,這種“劇中劇”的結構,讓觀眾一下子就意識到,劇里的懸疑故事說不定就是權力斗爭的產物,當郭鵬飛發現手稿作者是已經去世的李紅旗時,整個敘事的真實性都被顛覆了。還有關鍵證據,也是矛盾重重,方肇的尸檢報告有三種死因結論,佛爺的賬本日期和犯罪時間對不上,姜吉峰的醫療記錄也被改過。
這就說明,真相不是客觀存在的,而是權力博弈的結果。
導演還通過很多細節誤導觀眾,比如方慧的哮喘噴霧,最后發現里面裝的是致幻劑;郭鵬飛的幻視癥,說是換肝后遺癥,其實是被人清洗記憶了;武霞的挾持看著笨手笨腳,結果是為了引開警方對廣叔實驗室的搜查。這些設計,讓觀眾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認知,原來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
總的來說,《黃雀》大結局就像一個棱鏡,把人性的復雜和黑暗折射得清清楚楚。
郭鵬飛就算覺醒了,想改變這一切,可就像西西弗斯推石頭一樣,他推倒的棋盤很快又會被新的規則重建;方慧在這個環境里,慢慢沉淪,也印證了福柯的規訓理論,漂亮的外表不過是權力的“畫布”;姜吉峰精心布局,也揭示了齊澤克說的“意識形態崇高客體”,所有人都在為了一個虛幻的秩序犧牲自己。片尾鐘表店倒計時的滴答聲,就像命運的倒計時,彈幕里有人說“我們都在黃雀的凝視下,活成自己劇本里的NPC”。
這句話太貼切了,在這個充滿陰謀和算計的世界里,每個人都身不由己,被權力和欲望操控著,《黃雀》真的是把人性和社會的黑暗面展現得入木三分,讓人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