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20歲的美國頂流網紅“甲亢哥”開啟中國之旅,全程直播引爆外網,那個曾被《陽光彩虹小白馬》無意間貼臉開大,此后深諳中文“內個”精髓,將抽象文化玩到極致的樂天小哥,帶領海外網友于上海街頭感受魔都的繁華絢麗,于北京故宮見證帝都的莊嚴恢弘,于嵩山少林體驗古剎的功夫哲學,成都、重慶等地也在甲亢哥的鏡頭下呈現在了國外網友的眼前。
甲亢哥直播帶來的巨大反響,不僅為海外網紅提供了一條獲取巨大流量的新思路,更是在不經意間擊碎了美西方布局幾十年的辱華濾鏡。
長久以來,西方別有用心的媒體總是喜歡拿所謂的“民主”說事兒,對咱們大肆抹黑,如今通過甲亢哥直播的彈幕和評論也可以看出,西方處心積慮的不實報道確實對很多沒有機會接觸中國的普通民眾造成了極大的誤導,甚至于一些受西方誤導和影響較深的中國人,也會對自己祖國的“民主”問題頗有微詞。
隨著近些年我國各方面的發展蒸蒸日上,以及互聯網直播,短視頻社交媒體等事物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能夠通過真實的鏡頭了解到不加任何濾鏡的中國。西方耗費幾十年心血在其民眾心中堆積而成的成見之山不知不覺間已經轟然坍圮。
因此小編覺得,與其再去爭論民主與否,不如借由西方民主的發展歷程來思考一下,西方宣揚的民主,到底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虛偽與危害?
探尋民主的起源,我們要先把目光聚焦于古希臘,其中最具代表性與影響力的,當屬城邦國家雅典。
公元前490年的雅典,在相繼經歷了自梭倫,庇西特拉圖至克里斯提尼的改革之后,已然成功轉型成為民主制城邦國家,實現了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迎來了其民主政治生涯的第一個挑戰——第一次希波戰爭。
兩年前,春風得意的“萬王之王”大流士一世將擴張的目光望準了西方,也許是對小亞細亞西岸的愛奧尼亞地區的征服實在太沒挑戰了,大流士一世僅僅派出了合計2.5萬人的兩支部隊入侵希臘腹地。當其中1.5萬人的部隊抵達距離雅典40公里的馬拉松時,等待他們的是9000雅典人和1000普拉塔亞人組成的聯軍。
雅典人即使派兵作戰也依舊不改其民主的特色,然而,戰爭中,指揮體系的混亂將會帶來致命的后果,幸運的是,危機時刻,雅典的將軍們還算懂得變通,將指揮權集中委托給了一位曾與波斯人戰斗過的將軍——米提亞德。馬拉松戰役中,米提亞德不負眾望,以少勝多,將波斯人趕出了希臘,當然,也不經意間為世界體育賽事貢獻了一個知名項目。
第一次希波戰爭就在這樣速戰速決的突兀中結束了,當所有人都以為可以安享和平的時候,只有一個人清楚,危機并未離去,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彼時的民主國家雅典,國家決策掌握在公民大會手中,所有20歲以上的成年男性公民在公民大會上都有投票權。公民大會每年從20歲以上的成年男性公民中選出10位將軍,將軍任期一年,可以連任,負責政治及軍事活動。
馬拉松戰役之后,身為將軍的地米斯托克利認為折了面子的波斯國王不會善罷甘休,若想在未來的戰火中笑到最后就必須早做打算,而決定勝利的關鍵則在海洋之上。他在公民大會上提出雅典應該打造200艘戰船,大力發展海軍的主張,后面的歷史不止一次的證明,地米斯托克利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人,但在當時,不止政敵反對,就連民眾也對他的觀點感到莫名其妙。
希臘人在戰爭中向來倚靠的是重裝步兵,海軍只是輔助運輸的工具而已,更何況,擁有最強海上力量的科林斯,戰船也不過百艘,雅典需要在短時間內打造200艘戰船,并完成人員的武裝,聽起來確實有些瘋狂。
地米斯托克利
民主的字面意義由“人民”(demos)和“統治”(kratos)兩部分組成,意為“人民的統治”,問題在于,受限于天賦,學識,閱歷等諸方面的因素,多數普通人的認知一定是低于少數精英人士的,而少數精英人士在個別卓越天才的面前同樣黯然失色。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這句話同樣適用于人,卓越之士之所以卓越,正因為其比所有人都優秀,可在民主制度下,少數人必定要服從多數人,平庸成了匯聚力量的磁場,優秀反倒淪為無用武之地的點綴。擁有著超越時代的認知的地米斯托克利,并沒有向只顧眼前的同胞妥協,而是利用雅典民主制度的bug,成功實現了自己的主張。
當我們談起雅典的時候,那些政治家的名字也許會讓人感到陌生,但是有一個名詞一定是廣為人知的——陶片放逐法。簡單來說,陶片放逐法的目的是通過投票決定某人是否存在危害國家的可能,參加投票的人數不能少于6000人,票數超過半數,處以當事人流放國外10年的懲罰。
地米斯托克利利用這樣一個民主制度下防患于未然的機制,成功將反對派的政敵挨個放逐。當其余9位將軍都變成毫無威脅的擺設時,在公民大會上推進自己的政治主張,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
得益于對民主bug的運用,雅典在地米斯托克利的領導下建立了希臘世界最強大的海軍,并且在第二次希波戰爭中打贏了人類史上第一次海戰——薩拉米斯戰役。
此后,以雅典為主力的希臘海軍相繼收復愛奧尼亞地區各城邦與島嶼,并在戰后建立了以自身為核心的提洛同盟,成為愛琴海當之無愧的霸主。
雅典的巔峰時期,被稱為“伯里克利時代”。伯里克利的父親是反地米斯托克利派,并且曾被其主導的陶片放逐法趕出了雅典,但伯里克利繼承了父親政敵的理念,在他的領導下,雅典的霸權版圖有條不紊的擴大,經濟貿易一枝獨秀。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的評價是這一時期雅典民主的最好注腳——“表面上看實行的是民主政體,實際上是一個人統治的國家?!?/p>
伯里克利
伯里克利晚年爆發了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當時戰爭雙方的核心——雅典與斯巴達,都竭力避免在正面戰場與對方交戰,雙方的克制使彼此受到的損害都在可控的范圍內,按照伯里克利的構想,雅典強大的經濟基礎無懼消耗,這樣的局面拖上個幾年,雙方自然會停戰。
可惜,死神的召喚讓雅典永遠失去了這位天才政治家。伯里克利死后,雅典再也沒有一個像他一樣既有遠見卓識,又能力排眾議的領袖。公民大會上,煽動家們一次次的大放厥詞,人民的抉擇導致戰爭規模不斷擴大,在昏招迭出的騷操作下,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一敗涂地,雅典霸權走向終結,并且再未重新崛起。這一時期的雅典,也被稱為“群愚政治”,說的再直白點,就是一群大傻X主導的政治。
眾所周知,羅馬人在很大程度上繼承和發揚了希臘文明,相比于熱衷哲學,更加理想化的雅典人,羅馬人在性格上更傾向于斯巴達人的質樸剛健,但羅馬人是一個務實且包容的民族,從希臘由盛轉衰的教訓中,羅馬學到了關鍵一課:制度必須服務于現實。
共和時代末期,黨爭日益激烈,內戰頻繁。從馬略與蘇拉內戰,到塞多留戰爭,從喀提林陰謀,到愷撒龐培內戰,在抵制獨裁與再造共和的喧囂中,殺戮的陰影始終縈繞在羅馬人心中。
隨著屋大維徹底戰勝安東尼,終結共和,建立元首制,羅馬人迎來了久違的和平。至此,再也沒有人為宣揚打倒獨裁者而上躥下跳,因為經歷了戰爭與迫害的人們心里很清楚,在生命與自由面前,一切制度都是浮云。
羅馬帝國在奧古斯都的手中,正式開啟了“羅馬統治下的和平”:寬敞平坦的羅馬大道遍布國內各個主要城市;水道橋、下水系統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面包與馬戲保證了人們從物質到精神的需求;行走在外的商人或旅客不必擔心長途遠行的途中遭遇劫匪;邊境防線的軍團將入侵劫掠的蠻族擊潰在國境之外。
就當時的生產力水平而言,人們的生活不可謂不幸福。諷刺的是,羅馬人吸取了希臘人的教訓,卻未能克服自身的缺陷,當皇帝徹底脫離人民,偉大的帝國分崩離析,乃至煙消云散。
雖然中華文明獨立于古希臘羅馬,有些屬于自己的思想體系與成長歷程,但人類智慧的發展總歸是殊途同歸的。
今日中國的崛起,與羅馬的路徑驚人相似,卻又更具突破性。當西方議會常因黨爭陷入“為反對而反對”的僵局時,中國通過合理的資源調配,既完成了方便民眾生活的基礎設施建設,又實現了奠定國力強盛的高尖端科技發展;當西方社會還在因人種膚色、宗教信仰、意識形態走向割裂時,中國互聯網既能接納甲亢哥的“抽象文化”,也能讓李子柒的田園美學風靡全球。這種高效與包容,恰是西方民主可望而不可即的。
利用民主漏洞排除異己的地米斯托克利,為雅典霸權奠定了基礎;“看似民主政治,實際一人獨裁”的伯里克利,使愛琴海成為“希臘人的?!薄?/p>
從古希臘到今日中國,歷史的邏輯始終未變:有效的制度不在形式是否“民主”,文明的進步,靠的不是自詡“優越”的標簽,國家強盛的關鍵在于能否凝聚共識、解決問題。
當甲亢哥在上海街頭哼起“內個內個”,當中國高鐵穿越群山連通世界,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完美烏托邦”,而是一個在務實中不斷進化的文明。
日暮西山的西方早該放下對“民主教條”的執念,正如羅馬人曾放下對希臘的盲目崇拜——因為真正偉大的制度,從來不怕被重新定義。今天的中國,正在給全世界提供一份值得復制的崛起模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