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剛剛加入共產黨的陳德鄰因為工作關系結識了劉胡蘭,但陳德鄰萬萬沒有想到,他的父母竟然會讓兩人訂親,陳德鄰一下子就拒絕了。
但他沒想到,那次解除婚約竟然是他們兩個的最后一面。而十七年后,陳德鄰竟然親手抓住了出賣劉胡蘭的叛徒,也算是告慰她的英靈。
那么,當年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陳德鄰與劉胡蘭之間又發生過什么呢?
1、父母之命
1945年,雖然抗日戰爭已經勝利,但國家內部還是存在一定的隱患,尤其是在當時的背景下,蔣介石一直有心挑起內戰,社會依舊混亂不堪。
劉胡蘭雖然出生在一個貧窮人家,但她卻是當地思想十分先進的一個女孩,所以在人群中,他總是格外耀眼的那一位。
由于還沒有解放,一些老一輩子的人對待兒女的婚姻大事還是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套,劉胡蘭也不例外。
所以,自從劉胡蘭懂事之時起,他們就在不停的為她找婆家。好巧不巧,那個時候的劉胡蘭正好和陳德鄰同為我黨的革命者,兩人自然見面十分頻繁。
在他們眼里這是正常的工作交流,但是在父母的眼里這就是有感情。于是,陳德鄰的父親就托人前去劉胡蘭家提親。
當時的劉胡蘭不過十四五歲,根本不知道訂親的含義,她只是覺得自己不討厭陳德鄰,所以也就同意了。
但沒想到的是,父母之命卻等來了陳德鄰的一口回絕,并且說:“現在是新社會了,提倡自由戀愛,我已經有女朋友了,不會和劉胡蘭結婚的。”
與此同時,陳德鄰也找到了劉胡蘭本人,向她講清了自己的理由,勸她和自己一起提出解除婚約。
劉胡蘭雖然沒有接受過很多教育,但她的思想卻十分超前,對于陳德鄰的請求她也表示理解。就這樣,兩個人解除了婚約。
2、“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陳德鄰和劉胡蘭的交集并不多,大多都是因為工作,所以之間最多只是戰友情,現在經歷了訂親的事情,陳德鄰便更珍惜他和劉胡蘭的革命友誼。
但沒想到的是,那次解除婚約的見面竟然是兩個人的最后一次見面。陳德鄰比劉胡蘭大幾歲,所以在十八歲的時候就加入了我黨,并從事相關的革命工作。
當然,劉胡蘭也不遜色,年僅十四歲就成為了中共候補黨員,可見她對革命事業的辛勤奉獻。但這些并不是她所有的功績,她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英勇就義時的頑強不屈。
劉胡蘭從小就性格開朗,聰明機智,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智商情商雙商在線的人,所以在當地很受歡迎。
1946年,蔣介石已經開始對解放軍進行反撲,首選的目標就是包含劉胡蘭家鄉在內的中原解放區,那里已經算不上什么安全的地方了。
但盡管如此,劉胡蘭還是在這里堅守自己的崗位,比如為婦女同志們做動員、為部隊送軍糧、動員青壯年參軍等。
然而,由于國民黨軍來的太過猛烈,解放區中的很多地方都淪陷了。眼看著黨的革命隊伍就要被消滅殆盡,上級組織立刻就組織了大部分同志撤離,只留一小部分在這里抵抗敵軍。
按理說,劉胡蘭是候補黨員,而且還是一個十四歲的孩子,是要在轉移的人群中的,但是,為了自己的革命信念,她竟然主動要求留下來進行斗爭行動,其勇敢讓我們至今記憶猶新。
別看劉胡蘭是一個十四歲的小姑娘,但是做起任務來一點都不含糊。在大部隊撤離之后,她和其他幾名共產黨員就負責接下來的對敵斗爭。
并且,在她的領導下,村民紛紛進行了原地躲藏,還在同一時間一起鎮壓了當地的一個姓石村長,讓人拍手稱贊。但或許也是因為這樣,她配合武工隊的人的行為被石家的某些人記恨。
在武工隊離開后,國民黨閻錫山部追到此地時,原本應該藏起來的劉胡蘭被士兵抓到了一片空地上,與她一起的還有幾乎整座村的村民。
之后,國民黨一個軍官精準的抓住劉胡蘭,硬逼著她說出其他共產黨人的下落,如果不說就槍斃她。
劉胡蘭雖然年紀輕但卻并不軟弱,無論敵人怎么問,她永遠都是一句話:不知道,不怕死。于是,在國民黨軍官氣急敗壞之后,劉胡蘭被押上了鍘刀,她的生命也永遠停留在14歲。
而當陳德鄰得知這樣的噩耗之后,他不由得傷心不已,甚至覺得劉胡蘭的犧牲也有自己的責任。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劉胡蘭不是受他連累而被害死的,也不是別的原因,而是被叛徒出賣才被國民黨軍隊抓住的。至于那個叛徒是誰,陳德鄰一直都在尋找,但時過境遷,根本沒有人了解當年的那回事兒了。
直到1952年,他再一次回鄉看到了電影《劉胡蘭》他才發現了一個疑點。為什么電影中會說自己的三舅石三槐是那個叛徒呢?
陳德鄰趕忙就找到了當時這個電影的編劇,這才知道這個說法是從自己的八叔和大舅母嘴里說出來的。
他又不顧疲憊的趕回家鄉,找到了自己的親戚,從他們的嘴里知道了石五則這個人名。之后,為了確認自己的猜想,陳德鄰又找到了當年被國民黨抓過的張生兒。
從張生兒的嘴里,陳德鄰得知了當年的全部真相。原來,當年劉胡蘭和村民們都躲得好好的,但張生兒的被抓給了敵人一個口子,他們就瘋狂的詢問他村里其他的共產黨人在哪。
張生兒因為太害怕所以沒有說什么,反而是旁邊的石五則告訴敵人張生兒沒問題,繼而說出了劉胡蘭的真實身份,這才導致她被捕。
陳德鄰得知真相之后十分生氣,一連向上級寫了八份申訴材料,這才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并重新立案調查。
最終,調查結果顯示就是石五則出賣了劉胡蘭,并且殺害了不少共產黨人和進步群眾,按照公審結果,石五則被處以死刑。
1963年的一天,隨著“砰”的一聲槍響,劉胡蘭的英靈終于得以告慰,那些被冤枉的烈士也終于可以沉冤昭雪。
參考資料:
劉胡蘭、陳德鄰——百度百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