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海合
近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訪問菲律賓,大談所謂“南海軍事威脅”。3月中旬召開的七國集團外長會發表的所謂“海洋安全與繁榮宣言”也在老調重彈,打著“維護航行自由”的旗號對中國橫加指責。明眼人都知道,當前南海局勢總體穩定,航行飛越自由不存在任何問題。美國關于南海的那套話術蒙蔽不了國際社會。
事實上,美國近年持續在南海維持高強度軍事活動,才是在南海搞軍事化的最大推手。根據中國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近日發布的《2024年美軍南海軍事活動不完全報告》,2024年美軍大型偵察機在南海及周邊地區的抵近偵察約1000架次,海洋監視及測量船累計活動706個艦日,活動頻次和強度均較2023年顯著增加。航母打擊群8次進入南海,展示存在意味濃厚;全年至少有10艘攻擊型核潛艇、2艘巡航導彈核潛艇和1艘戰略導彈核潛艇先后出現在南海及其周邊海域,威懾和嚇阻意味明顯。
與此同時,美國不斷加速建設南海周邊的戰略支點和盟友體系。美國2024年宣布對菲律賓提供5億美元軍事援助,與菲共享國防機密情報,在菲部署“堤豐”中程導彈,協助菲軍隊海上演習和訓練,試圖要把菲律賓打造成“關鍵支點”。美國也在深化與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等在南海的政策協調和軍事協同。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美軍在南海及周邊地區(東至菲律賓海,南至澳大利亞)累計開展大型演習演訓110次。美軍與域內外各國的演習中,新增多個參演國家,其演習科目愈發把中國作為“假想敵”,“以海遏華”的態勢進一步突出。
值得警惕的是,美國最近又將目光投向海上關鍵航道和中國船運業。美國一邊借口“中國威脅”,企圖霸占巴拿馬運河,一邊宣布對中國造船發起301調查,威脅對停靠美國的中國運營或制造船只收取“港口費”。美國選擇將經濟與安全議題捆綁施壓,打壓中國海事競爭力的意圖昭然若揭。近日,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又宣布將對馬六甲海峽等全球航運“咽喉要道”進行調查。從更廣泛的視角來看,美國在南海的這一系列操作,反映出它試圖通過控制關鍵航道和施加經濟壓力來恢復自身海洋霸權舊日榮光。這種做法不僅會加劇地區緊張局勢,也將給全球貿易和航運秩序帶來不穩定因素。
華盛頓似乎忘記了,南海不是墨西哥灣,現在也不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把馬漢《海權論》時期的劇本搬到現在的南海,奢望復制“海權即霸權”的陳年舊夢,遲早會被現實的海浪拍醒。雖然美國不斷煽風點火,但在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勢保持著和平穩定,它仍然是全球航行飛越最安全,也是最繁忙的海域。中國和其他南海當事國實現涉海機制性對話全覆蓋,堅持通過對話協商管控涉海分歧。中國和東盟國家的相關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進程正在加快。
美國在南海挑動陣營對抗的伎倆越來越不得人心。馬來西亞總理批評美國等西方國家強迫他國選邊站,印尼總統明確強調要用“亞洲方式”處理地區問題。美國在危機時刻拋棄盟友的做法有目共睹,菲律賓如果還指望美國為其在南海承擔風險,未免太過天真。(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