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泰晤士報》4月1日文章,原題:中國孩子如何贏得“練習鋼琴戰爭” 如果有人在出售舊鋼琴時遇到困難或被迫將其免費送人,他們可能會責怪中國中產群體。中國體量龐大,有關流行時尚的轉變可能影響世界另一端的市場。如今,隨著一些中國家長不再青睞音樂課程,市場充斥大量二手鋼琴。
11歲的格蕾絲·段(音)4年前開始學鋼琴,上個月她考到7級。像許多中國母親一樣,她媽媽再也無法忍受練琴引發的爭吵,“說實話,她在練琴方面從來不是最勤奮的人,也不是最有天賦的。現在隨著中考臨近,她想在學業上保持領先。我不得不說,做這個決定前我曾糾結過。現在終于塵埃落定,我們都如釋重負……”
對近幾十年來強迫子女學習鋼琴的千萬中國家庭來說,格蕾絲母女的做法并非個例。學鋼琴在中國曾是社會地位上升的象征,但近年來孩子們紛紛放棄鋼琴課。就像在全球經濟許多其他領域一樣,中國曾是鋼琴市場的最大推動力,這種品位轉變產生了全球影響。經歷了多年生意興隆后,鋼琴的生產和銷售都出現下滑。
中國的鋼琴制造業始于19世紀,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開始向世界發起挑戰。后來,中國家長受到郎朗等超級鋼琴巨星的鼓舞。鋼琴制造業在華南廣東扎根,有的企業很快成為全球最大鋼琴制造商之一。截至2019年,中國人每年購買40萬架鋼琴,相當于美國市場銷量的10倍以上。但如今,情況大不相同。
20年前來華的外國游客經常驚訝地發現,他們會被問及何時開始給孩子上課外補習課。當時中國家長普遍認為體面的中產家庭都會熱衷于此。但沉溺于競爭的中國家長令孩子們陷入困境,之后一些校外輔導班被叫停。盡管音樂課不在其中,但很多家長已看清形勢。格蕾絲的母親說,若重新開始,她可能不會讓孩子上鋼琴課。(作者理查德·斯賓塞,丁玎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