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彭子佳
隨著 4 月 2 日 "解放日" 臨近,特朗普政府醞釀已久的全面關稅改革進入最后倒計時。盡管總統反復強調 "關稅即將到來",但政策細節的模糊性持續引發全球市場震蕩。這場被白宮稱為 "貿易革命" 的行動,正面臨三大核心懸念:關稅幅度如何設定?哪些國家將首當其沖?全球產業鏈又將承受怎樣的沖擊?
特朗普團隊在關稅幅度上的表態始終充滿矛盾。競選期間提出的 10% 全面關稅已演變為 "對等稅率" 原則,即根據貿易伙伴的關稅水平實施差異化反制。例如,若某國對美產品征收 25% 關稅,美國將對其同類商品加征相同稅率。但這一原則因 "增值稅抵扣" 條款變得更加復雜 —— 白宮暗示將對采用增值稅制度的國家額外加稅,理由是增值稅 "扭曲了公平競爭"。
這種政策彈性引發企業界恐慌。據美國商會測算,若全面實施對等關稅,美國進口成本將激增 2300 億美元,推動通脹率突破 5%。歐洲官員已做好應對兩位數關稅的準備,德國車企預測,25% 的汽車關稅將導致單車成本增加 6000 美元。而特朗普近期威脅對法國葡萄酒加征 200% 報復性關稅,更暴露其政策工具箱的隨意性。
盡管白宮暗示關稅將覆蓋 "所有國家",但實際執行可能呈現 "分層打擊" 態勢。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列出的 "特別興趣國家" 名單包括中國、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等 21 個經濟體,其中 "骯臟 15 國"(占美貿易逆差 85%)被列為重點目標。值得關注的是,加拿大、歐盟等傳統盟友因乳制品、木材等領域的關稅爭端,已成為首輪打擊對象。
這種 "友敵不分" 的策略引發外交地震。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警告 "關稅戰沒有贏家",歐盟委員會則威脅將啟動 WTO 爭端解決機制。而中國作為最大貿易順差國,除現有 10% 關稅外,可能面臨針對芬太尼問題的額外征稅。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雖未被明確列入清單,但特朗普近期多次批評其 "貨幣操縱",暗示可能成為下一輪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